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了一顆可吹出炙熱強風將其附近恒星熔化的天體。這種天體是超新星爆發所產生的中子星的一種,由于其能夠熔化吞噬同伴恒星的特征與生物界中的毒蜘蛛的習性相近,所以也被人們稱作“毒蜘蛛脈沖星”。
據介紹,研究人員首先在距離地球約3600萬光年的水瓶座方向發現了一顆恒星,這顆恒星展現出一種奇怪的規律,即在4.63個小時的周期內,其明暗度會發生40倍左右的變化。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日本發射的X射線衛星“朱雀”以及其他國內外的天文望遠鏡進行集中觀測發現,在距這顆恒星約100萬公里的地方,存在一顆不斷發出伽瑪射線并吹出含有電子和正電子的等離子強風的小型天體,而這顆恒星正在圍繞著該小型天體進行公轉。
研究人員認為,這個小型天體是中子星的一種,產生于大質量恒星滅亡時的超新星爆發。其半徑雖然只有10公里,但質量卻約為太陽的1.4倍。研究人員稱,目前在這顆“毒蜘蛛脈沖星”吹出的等離子強風的持續加熱下,圍繞其公轉的恒星正在不斷地熔化蒸發,而恒星熔化后產生的氣體則向外發射出紅外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