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董事長周鴻祎昨日正式確認將進入手機行業。與此同時,小米手機昨日推出價格更便宜的版本,手機的互聯網營銷大戰一觸即發。
本報記者昨日采訪多位業內人士獲悉,目前做手機硬件仍是最大利潤來源,一臺零售價2000元的手機通過網絡直接出售到消費者手中,其毛利可以達到900元。
周鴻祎在與本報記者的連線中表示,傳統手機企業做手機,渠道在中間會拿走相當大的成本,一部手機如果賣3000元,渠道至少拿走1000元。對于和華為合作,周鴻祎表示,現在愿意和360來談的手機廠商有幾十家。
而眾多互聯網企業紛紛進入手機領域,除了推廣自己的應用,硬件是否賺錢?吾尚市場總監劉強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市場上最火爆的2000元的手機,其硬件成本在出貨量沒上來之前為1120元~1150元之間,如果通過互聯網渠道直銷到消費者手中,毛利在880元左右,但這個沒有包括運營成本。
劉強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互聯網企業做手機還是看重其硬件銷售帶來的巨大利潤,就是目前蘋果巨額收入結構中,硬件利潤還是占了絕大多數,前年的數據顯示蘋果凈利潤中九成以上是硬件貢獻的。而一旦國內熱銷手機出貨量達到10萬臺,則硬件成本將大大降低,毛利潤更高。
昨日小米推出1499元版本,有分析指出,比較此前1999元價格,小米的配置成本減低了100元,而零售價格卻降了500元,可見利潤空間不小。劉強表示,互聯網企業爭奪移動互聯網“入口”做手機,硬件所帶來的利潤是未來搶奪陣地的“資本”。(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