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發放3G牌照以來,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的貼身肉搏就從未停歇。
截至2012年3月31日,中國電信移動用戶總數達到1.35億,其中3G用戶4355萬。中國聯通移動用戶總數達到2.09億,其中3G用戶達到4886萬。而中國移動方面,用戶總數超過了6.67億戶,其中TD用戶總數達到5956.3萬。與2G時代的一家獨大相比,三大運營商的在3G用戶數量上的差距小了很多,同時在3G市場上的爭奪也幾近慘烈。
而隨著5.17國際電信日的到來,運營商之間的爭奪再次進入白熱化。
資費價格戰一觸即發
中國聯通今日零時推出超低門檻3G套餐卡,每月最低消費降至20元,主叫則降至0.1元/分鐘。更重要的是,聯通此項套餐內沒有限制具體業務的最低使用量,僅限制了月最低消費。此舉被認為是對電信資費改革的一種積極探索,也被看做是聯通爭奪用戶的一記重拳。
而這,已經是中國聯通在年內第二次重拳出擊。今年3月,浙江聯通率先推出“隨意打”活動,用戶只需繳納月費3元,本地撥打省內聯通用戶完全免費。盡管浙江方面出面叫停,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主管部門的態度也不甚明朗,中國方面聯通則態度曖昧。現實是,不僅浙江方面的隨意打業務依然在實施,湖北、北京等各地聯通還紛紛跟進,推出了類似業務。
雖然聯通在傳統語音業務上的市場份額同中國移動的差距極為明顯,但確實給主要依靠語音業務的中國移動造成了明顯壓力。中國移動雖然表示不會正面跟進“隨意打”業務,但是各省公司在語音方面也出臺了應對舉措,新疆移動、浙江移動、廣東移動等省公司相繼推出了相關的語音優惠套餐抗衡聯通。
事實上,中國移動同樣在今天下調了全球通品牌的資費標準,將最低檔套餐門檻從88元下調至58元,各檔次套餐的資費標準也進行了全面下調,并針對細分客戶推出了三種套餐可供選擇。雖然3G套餐門檻依然高于中國聯通,但下調幅度也已經超過了30%。另據天津網消息,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也將在近期推出月費低至10元的3G資費套餐,以回應中國聯通下調3G入網門檻。
手機通信資費價格戰一觸即發。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從2G到3G,三大運營商的價格戰無疑已經進入了全面攻防階段。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了通信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到2015年,國內3G用戶超過4.5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的比例超過36%。而目前國內3G用戶的總和僅在1.5億戶上下,三年內實現兩倍以上的增長無疑讓電信運營商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通信信息報》評論認為, 中國聯通在3G爆發增長的節點上祭出低價殺手锏確實有助于其吸引更多的用戶,但以低價吸引來的更多是低端用戶,無法改變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不斷下降的窘境,同時源源不斷的高額補貼或再次將聯通拖入類似前兩年補貼蘋果的泥淖中。這一切,都會對聯通未來的盈利狀況帶來致命影響。
顯然,低價策略能在短期內為運營商爭取到一定的用戶,但從長遠來看,將對運營商自身乃至整個電信業的良性發展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價格戰其實是一招傷人傷己的“七傷拳”。更何況,運營商的選擇除了低價,改善服務,創新產品同樣可以贏得用戶青睞,還能將行業的發展引到良性軌道上來。
如果說中聯通3G市場的風生水起賦予了其肆意揮霍2G語音業務的信心,那么其在3G市場推出的低門檻套餐則讓外界有點一頭霧水了。盡管根據中聯通發布的財報顯示,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近六倍,業內普遍認為中國聯通凈利的飆升主要歸功于3G業務,但分析稱,聯通的3G業務收支狀態也僅僅趨于平衡狀態,并未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