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從江戶時代的“戴鍋葬”尸骨中,首次檢測出了麻風桿菌的DNA。這說明“戴鍋葬”這種日本古代埋葬方法或與麻風病有關。
“戴鍋葬”是指土葬時在死者頭部像戴安全帽一樣罩上缽或鐵鍋的獨特埋葬方法,常見于在日本東部太平洋沿岸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15世紀末到19世紀)的墓葬中。關于“戴鍋葬”的原因一直沒有明確研究結論。
國立感染者研究所麻風病研究中心主任鈴木幸一在日前舉行的日本麻風病學會年會上說,他率領的研究小組對千葉縣木更津市俵之谷遺址和神奈川縣茅崎市臼久保遺址中江戶時代的“戴鍋葬”尸骨進行了研究。他們從存在類似病變痕跡的鼻腔旁采集了骨骼樣品,結果從兩具尸骨的樣本中都檢測出了麻風桿菌DNA。
此前,研究人員也曾發現“戴鍋葬”的部分人骨出現變形,懷疑死者患有麻風病,但是一直缺乏科學證據。此次研究則為這一觀點提供了佐證。
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犯人體皮膚和神經系統,可對皮膚、神經、四肢和眼睛造成損害。(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