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內憂外患且無核心技術
記者了解到,之所以日韓家電出現集體退潮現象,其中有很多因素。“對于日本企業而言,大環境的影響是主要原因。”張適告訴記者,日系電器企業的不少工廠在本部,大地震讓他們損失不小,日元升值一事也造成了企業整體虧損,而其中國市場也在無形中受到影響。據其介紹,日本三洋等電器企業在泰國設有生產基地,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發生的泰國洪水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日企供應鏈受到嚴重影響。
“我們常說的水土不服也出現在這些企業身上。”張適繼續介紹到,在沒看到業績時,這些企業會頻繁更換高層領導,這讓他們無法深入了解中國市場,企業文化也成為導致在中國市場退潮的一個原因。“松下受各種因素影響整體不行。”談及具體企業,張適表示松下很早開始做空調和冰箱,但不上規模不能突破成為其發展的瓶頸,目前電器要靠小家電來維持。三星靠做電子產品起家,此后才兼顧家電,白電發展并不是其優勢項目,所以發展上的不能突破也讓其在中國市場并不占優勢。
“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來自中國白電企業的競爭。”張適告訴記者,中國海爾、海信、格力等電器企業目前已經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并且領先國際水平,對外力依賴性減少,又因為是國產,容易獲得人心,這無形中增加了優勢。據其介紹,與中國企業相比,日韓系企業產品更新慢、產品線不長,在遇到問題后,企業經常選擇放棄某一單品的戰略,這往往讓其失去原有的市場競爭力。
預測:定義衰敗還過早 但近期難恢復
日系電器企業還在虧損,面對諸多外界挑戰,韓系電器也不輕松,那是不是可以定義日韓系電器在中國市場逐漸衰退呢?對于這一觀點,劉步塵并不認同,他認為東山再起或就此一蹶不振理由都不夠充分,日系家電企業的問題根子出在思維及觀念上,日系企業思維僵化,適應全球形勢的能力在下降。而對于三星這樣的韓系電器企業,他則表示整體還在上行,但內部問題仍需要戰略調整。
“這些電器企業中絕大部分在走下坡路,但也不乏個別單品仍占據大部分市場,但日韓系電器在中國市場退潮明顯。”張適表示,諸多因素導致企業難以在近期恢復,而對于在出現問題后頻換高層領導的日韓系企業來說,順應和深入了解中國市場最重要。
■延伸閱讀
中國電器企業需重點發展彩電業務
日前,有消息傳出三星與LG合作研發OLED電視機,而日本索尼和松下也開始合作研發,這種聯合讓人不禁想到中國眾多電器企業的發展,在日韓系企業中國市場受挫的情況下,中國家電企業如何才能穩坐市場龍椅呢?業內專家劉步塵和張適給出了建議。
夸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表示,中國家電在本土市場表現已比較強勢,從全球看,愿望和現實還有一點距離,他希望中國企業也能在OLED電視機上多下工夫、更加優秀。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副主任張適表示,這是一個相互博弈的過程,中國家電企業在白電產品上,如空調、冰箱等已經有了領先國際水平的核心技術,表現強勢。然而,他認為,白電產品更新慢、一個新的技術突破會花費很長時間,電視機則還有技術更新空間。“中國電視機生產商在電視機的開發研究上還不能成為世界領先,有些技術還需要外界力量,目前電視機其實就是各家零件的組裝品。”張適告訴記者,彩電比冰箱、洗衣機等白電需要更多的時間沉淀技術,圖像處理芯片需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真正掌控市場。
記者了解到,目前海爾、海信等企業都在著手研發智能電視機,國內知名IT企業聯想也高調推出智能電視,并獲得良好市場反映。張適表示,雖然目前市場上的智能電視都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電視,但這無疑成為國產智能彩電發展的序曲,今后發展的空間還會很大。(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