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報道“部分家電企業涉嫌騙取國家節能補貼”。消息在盤中發酵,似乎加重了家電股的頹勢。美的電器、海信電器觸及跌停,青島海爾、深康佳A、小天鵝A、澳柯瑪等出現較大跌幅。美的、海信等相關企業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不清楚股價大跌的原因,但均表示不存在騙補行為。
跌停來得太突然
家電板塊主要個股周一紛紛大跌,其中,美的電器、海信電器領跌市場,全日跌幅分別達到9.75%和9.98%。如此戲劇性的高臺跳水,讓很多公司員工都感到不解。“沒聽到什么消息啊,怎么會突然跌停?”
市場猜測,這可能緣于最近出現的關于家電企業騙補傳聞。有報道稱,一些促銷員向消費者推銷的“享受國家節能補貼的家電產品”,實際能效指數并不符合節能補貼要求。
海信電器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胡劍涌接受記者采訪時高調否認存在騙補,“騙補的說法可能是對個別一線促銷員促銷口徑的誤讀。”此外,國家家電節能補貼標準和實施細則雖然已經下發,但尚未進入正式申報補貼階段,“哪來的騙補?”據介紹,與此前直接降價的節能補貼方式不同,目前實施的節能補貼采取“價外補”的方式,消費者需要繳納全款后,再領取補貼。“目前,消費者領取的補貼都是企業墊付的,何時進入正式申報階段,還沒有明確的時間。”
新政首月效果不佳
分析人士表示,節能補貼新政僅實行一個月,出現大規模騙補現象的可能性不大。但一則傳聞就能夠重創家電股,也反映出家電行業的風雨蕭條。
奧維咨詢分析師張彥斌告訴記者,節能新政實施一個月,效果不盡如人意。從奧維咨詢監測數據顯示,政策實施首月對市場規模的拉動僅有2.5%,拉動作用非常有限。“原因很多,比如補貼金額占據產品金額的比重小,以空調為例,平均每臺空調的補貼幅度約為售價的6%,大匹數空調僅為4%左右,遠低于家電下鄉13%和以舊換新10%的補貼力度,對消費者盡快出手購買的吸引力不大;經過節能惠民、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政策,很多潛在需求已經提前釋放,政策的衰減效應已經開始顯現。”(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