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蘋果屢屢在中國搞店大欺客,主要還是靠創新產品的吸引力才如此霸道,那么,“新ipad”已是一款缺乏新意的產品,未來蘋果是否還會受到中國消費者“待見”,就只有“等著瞧”了。
在創新中引領或在因襲中衰亡
蘋果的崛起,背后是無數曾經創新者的隱沒。
曾經叱咤風云的全球移動通訊業龍頭摩托羅拉,以70多歲的“高齡”被“年輕”的創新公司Google收購;長期占領世界手機業霸主地位的諾基亞,已無奈拱手將“頭把交椅”讓給后來者蘋果,近期更傳出在華將“瘦身度冬”的消息;曾以引領時尚著稱的索尼愛立信,直接上了“2012年品牌消失榜”,新產品只有“SONY”的標識,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而曾經以創新技術獨步全球的黑莓手機,也在蘋果的強大創新攻勢下,節節敗退,巨額虧損導致被寄予厚望的黑莓10操作系統不得不推遲發布。
業內人士認為,顯出“老態”的蘋果,如果不拿出讓世界眼前一亮的新產品、新技術,被趕超、被替代,甚至被遺忘,也只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以三星為代表的“安卓”陣營,對蘋果已經步步緊逼,甚至在一些市場上已經超過蘋果,成為真正的挑戰者和強勁的對手。可以想見,市場上蘋果一家獨大的局面,難復存在。
同濟大學管理學教授尤建新指出:“蘋果以及別的創新企業興衰的案例,對中國企業而言應該是很好的啟示,核心技術的欠缺是危險的短板,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提高,未來,企業創新力不足,將無法取得競爭優勢。”(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