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17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發現在利用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培育肝臟細胞時,由于提供初始細胞的志愿者身體條件不同,培育出的iPS細胞的分化能力存在很大差異。
?。椋校蛹毎翘崛√囟ㄈ梭w細胞(初始細胞)并向其內部植入特殊基因后培育而成的,它們有潛力分化成多種人體組織細胞。但日本研究者發現,iPS細胞分化成肝臟細胞和心肌細胞的效率因初始細胞的特點而異,也會因提供者的遺傳特性和培養條件等產生差異。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青井貴之和山中伸彌領導的研究小組,從3名志愿者的皮膚細胞和白血球中采集細胞,培育出iPS細胞,然后鑒別其是否發育成肝臟細胞。結果發現,源自不同志愿者的iPS細胞分化出的肝臟細胞數量,在某檢測指標方面存在3倍左右的差距,這表明初始細胞提供者的身體條件對iPS細胞的分化能力具有重大影響。
研究小組認為,雖然參加這項研究的志愿者人數很少,尚無法得出最終結論,但這一發現有望成為再生醫療領域應用iPS細胞的重要參考。研究小組準備今后繼續進行詳細研究,以期了解iPS細胞分化能力出現差異的具體原因。(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