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世界艾滋病大會開幕以來,艾滋病防控領域的許多官員和知名專家都對全球抗艾形勢表示謹慎樂觀。大會上不時發布積極的研究成果和數據,讓人們看到控制艾滋病疫情的希望。專家指出,只要繼續推廣和用好現有藥物和防控手段,控制艾滋病疫情是完全可行的。
抗艾應立足現有資源
“我們已擁有遏制艾滋病疫情的工具,”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這樣對新華社記者說。
福奇認為,雖然科學界尚未找到治愈艾滋病的療法,但通過各種手段控制住艾滋病疫情完全可行。他說,人類已擁有約30種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如果一些藥物聯合使用就能挽救生命,使獲得治療的人們活得更健康、更有質量。
模型研究顯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堅持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還能存活數十年,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的預期壽命可以與普通人相當。
“如果國際社會結成伙伴,更多國家參與,各國擔負起自身的責任,提高執行效率,分配更多資源,我們能夠終結艾滋病疫情,”福奇說,“這不僅可行,而且幾乎能肯定,我們將看到艾滋病疫情逐漸減少的軌跡。”
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數已從2005年的230萬降為170萬。1995年以來,全球已有1400萬人的生命因為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而得到挽救。
抗艾不能坐等疫苗
艾滋病疫苗研發雖有進展,但離有效疫苗問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近年來在艾滋病防控領域投入大量財力和精力的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23日說,即便艾滋病疫苗問世,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在更大的群體中發揮作用。
蓋茨甚至說:“我們不該認為我們已掌握了(徹底終結艾滋病疫情的)工具,只有繼續加大科研投入,我們才會獲得這樣的工具。”
現有數據顯示,在部分世界最貧困國家和地區,艾滋病致死率和感染率有所降低,2011年接受治療的人數比2010年增長了20%,達到約800萬人。但是,還有近一半病毒攜帶者或患者沒能接受治療,意味著有許多事情要做。
艾滋病病毒的聯合發現者、國際艾滋病學會候任主席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如果我們能采用現有手段治療所有患者,我們有理由樂觀,但現實并非如此。現實是,全球各地在采用現有手段方面都存在相應困難。”
結核病新療法有益抗艾
全球結核病藥物研發聯盟在世界艾滋病大會上宣布,一種聯合用藥方案最快可在兩周內殺滅結核病患者體內超過99%的結核桿菌。這對艾滋病患者也是福音。
全球艾滋病和結核病雙重感染情況嚴重。2010年,全球880萬人患結核病,其中11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結核病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首要死因。但由于藥物相互影響所致的毒副作用,多數抗結核病藥和艾滋病藥不可合用。
目前,治療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通常需18至24個月,普通結核病患者也要在6個月內每天服用藥物才能痊愈。而這種新型用藥方案在4個月內即可治愈藥物敏感結核病和某些耐藥性結核病,這意味著雙重感染的患者能較快解決結核病而進入艾滋病療程。(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