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摩托羅拉移動公司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孟樸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稱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是想控制移動互聯網“入口”,并將流量轉換為收入。但沒有為消費者帶來“增值”服務的互聯網手機,是難以成功的。
但360掌門人周鴻祎卻不這么認為。他表示中國有的手機廠商做大了,就有可能讓互聯網公司的軟件不能再使用,例如:蘋果給大家垂直整合模式后,這個模式就是雙刃劍,所以互聯網公司必須都站出來。他堅稱,從美國來看,未來互聯網和手機的融合是大勢所趨。
銀行大佬叫賣“衣食住行” 建行稱只為“防守”
6月底,建行上線“善融商務”。隨后,工行、農行、招行等銀行也開始涉足“網上商城”,中新網IT頻道記者登錄這些網站發現,頁面設計、商品成列都與淘寶商城等電商區別不大。電商大佬不得不舉臂高呼“狼來了”。
“不差錢”的銀行與永遠“燒錢”的電商結合,是為了吸引眼球還是為了什么?
中國銀行湖南省分行電子銀行部經理楊修民一語道破,“銀行的目的是為了奪回更為廣闊的支付市場。”他解釋道,在電子商務產業鏈中,第三方支付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銀行在支付領域中一直處強勢地位,支付公司在業務上離不開銀行。但隨著網上商城的火爆,支付寶、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漸成買家和賣家的日常工具,銀行的網上支付功能卻漸漸淡出持卡人的視野。
慧聰研究則認為,隨著銀行暴利時代的終結,轉型之路成為必然,而進軍類似電子商務領域,則是其中可行的路。隨著存貸利率市場化的放開,電子商務也很可能成為銀行重新招攬資金的秘密武器,這是其他電子商務平臺所不具備的優勢。
盡管企業“跨界”到不熟悉領域需面臨巨大風險,但行業大佬仍然癡迷此,企業“轉身”能否取得成功,市場就是最好的試金石。(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