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部副部長凱瑟琳·沃特基提議共同聚焦世界農業科研的目標和重點,加強種質資源等農業科研信息和資源的開放和共享。
“目前,中非之間建立了現代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構建了科技創新長效機制,依托農業示范中心,輸出技術和產品,望能建立政府引導、科技支撐、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多方受益的產業降級貿易合作新平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樹君介紹。
蓋茨基金會專門設立了性別響應農業開發計劃,“首先我們摸清非洲婦女的社會地位,再設計出適合的項目使其公平而有效的參與,以此來轉變社會規范和觀念,實現婦女地位的改變。”其農業發展副主任雷·施泰納說。
世界銀行非洲教育項目第三期負責人大衛·尼爾森介紹,世界銀行每年將有300億美元承諾支持非洲,其中將有100億美元支持非洲加強農業高等教育。
孟山都也在2012年5月18日宣布捐資5000萬美元繼續資助非洲農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探討的深入,代表們認為外部的援助有力助推了農業發展,然而真正產生“造血”功能,實現本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還需要當地體制機制的轉變。
尼日利亞農業研究委員會執行主任Baba Yusuf Abubakar介紹了尼日利亞農業改革日程,其政府將逐漸退出農業生產、管理、銷售環節,將完全由市場來取代。
去年,中國科技部聯合中國農業部等14個部門發布了《“十二五”農業與農村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農業源主要污染物的總排放量減少10%以上,總體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以上。
中國、美國、法國、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肯尼亞、加納、烏干達等國家代表共同呼吁國際社會各界積極承擔各自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創新籌資機制,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投資和扶持力度,繼續加強糧食安全方面的合作,進一步加強對世界糧食安全的監測和預警能力建設。(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