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農業咨詢機構東方艾格總經理黃德鈞認為,氣候惡劣事件從原來的每100年10次左右,已經上升到了七八十次,所以從未來看,自然災害、天氣因素對農產品的影響肯定將越來越嚴重。
薩斯同時指出,現在每年的氣溫與前一年相比都有明顯的差異,極端高溫天氣會越來越多,而極端低溫天氣會越來越少。他說,在上世紀50年代,極端高溫和極端低溫出現的比例是相同的,從六七十年代開始,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極端高溫天氣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2011年和2012年,這個比例達到9:1。極端高溫紀錄被打破的次數是極端低溫的九倍。因此,可以說極端高溫和干旱天氣爆發的可能性在增大,而且這種現象不會是某個國家獨有的,會成為一種全球現象。
薩斯警告說,氣候變化問題非常嚴峻,10年或20年后,我們所處的環境將比現在更加糟糕,如果不采取行動減緩氣候變化的步伐,那么,全球平均氣將會上升9至10華氏度。倘若如此,后果將非常嚴重。
薩斯說:“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自然災害,如洪水、干旱、極端天氣和極端高溫等,這些自然災害與火山爆發、地震等自然災害相比和氣候變化的關系更為緊密。”
人性化措施 減損獲實效
今年,在應對極端高溫天氣過程中,歐洲多國采取了一系列人性化措施,使減災工作更富實效。
西班牙政府負責主導了此次森林火災受害者的安置工作,同時歡迎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減災工作,以期擴大減災工作的主體和效果。對于因火災需要轉移的居民,當地政府安排其在附近賓館或體育館等地避難,并提供食品和水等基本生活必需品。而非政府組織則主要向受災民眾提供政府援助之外的幫助,以提高受災民眾的生活質量。
西班牙政府以最快速度對火災受害者的經濟損失作出評估,并及時給予直接補償。西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倡議,決定建立一個長期的直接援助方案,對在火災高發地區的受災民眾給予補償。該決議由火災調查委員會全程負責實施。
意大利衛生部重新啟動“1500防暑熱線”,所有在意大利的民眾均可以在每天8時至18時免費撥打這一電話,獲取防暑建議。高溫敏感者和老人等特殊人群還可以通過撥打該號碼,轉接各大區和市區免費公共服務熱線,以獲得針對性更強的咨詢和護理服務。此外,意大利衛生部還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一系列電子指導手冊,向公眾普及高溫防護知識。其中既有普適性的手冊,也有專門為嬰幼兒、老人及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發布的高溫防護手冊。網站還刊登有專業醫護人員上傳的夏季常見病診療建議,民眾可免費下載使用。
在法國,當地媒體在減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費加羅報》連日發表對法國內科醫生工會秘書長巴迪斯托尼等衛生專家的專訪,向民眾普及防暑知識。法國在處置預案方面格外關注“特殊群體”。政府在老人居所、婦產醫院以及幼兒園都提供了避暑場所,規定所有敬老院必須配備納涼設施。部分城市還會在高溫季節向在市政廳登記的弱勢群體提供必要的救濟。
在比利時和荷蘭等西歐國家,災害性天氣預警發布機制通過強制插播路況信息等渠道,將保護網擴大至公路上行駛的每輛汽車,避免信息傳遞的“死角”。
歐盟委員會健康和消費者總司公共健康署專門設立網頁,24小時即時發布森林火險預警和高溫預警。此外,西歐不少國家高速公路的電子提示牌也會實時顯示路面溫度和緊急救助電話等信息。
由于有2003年夏天歐洲極端高溫天氣造成上萬人死亡的慘痛教訓,加上2007年、2010年歐洲再度遭遇極熱天氣以及2012年初遭遇極寒天氣,歐洲各國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地區性的極端氣候“常態化”已成為不爭的現實,各國必須加緊制定和完善應對極端氣候的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