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影響全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的競爭環境,甚至改變行業格局。這一判決之所以備受全球關注,是因為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是當前全球電子產業最為炙手可熱的領域,蘋果與三星也因為各自的迅速發展而成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蘋果后續的禁售要求以及三星之后的上訴,意味著這場戰爭仍將布滿硝煙,行業競爭環境或將發生變化。
一方面,如果三星最終敗訴,還將幫助蘋果打擊另一位重要對手谷歌,因為前者搭載了谷歌的安卓系統。另一方面,三星與蘋果之間除了有激烈的競爭關系,同時也是非常緊密的合作伙伴。蘋果產品中包括芯片、顯示屏等產品都是從三星采購。如果雙方因專利案而撕破臉皮,很可能會影響未來的合作,進而破壞整個行業的商業競爭氛圍。
此外,蘋果起訴三星侵權的一個重要“殺手锏”是手里掌握的“使用觸摸屏滾動、放大、縮小、旋轉列表和文件的專利”,諾基亞2009年曾就此專利向美國專利局提出抗訴,但最終被駁回。分析人士指出,蘋果勝訴后一定會挾此專利橫掃全球智能手機業者,行業格局也可能會發生改變。
警示中國
盡管知識產權專業人士認為,蘋果對三星的專利訴訟不大可能取得完勝,強制三星手機產品全面下架也不太可能會發生,但蘋果對三星“趕盡殺絕”的行動對作為這兩大廠商主要代工方中國來講,也具有很大的警示意義。
就該判決對中國的影響而言,業內人士認為,蘋果與三星的訴訟不會對中國市場產生太大影響。一方面,中國是蘋果和三星兩家公司產品的代工方,無論誰輸誰贏,只要市場需求存在,中國代工的訂單就不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即使最終的訴訟涉及禁售令,也是針對個別地區。
有分析指出,三星在蘋果面前頻頻敗下陣來,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蘋果善于利用專利規則。
由此及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日 前 再 次 發 起 有 關 專 利 侵 權 的“337調查”,中國的華為、中興等電子產品生產商涉案。這是今年以來第六次涉及中國企業的專利侵權調查,這也提醒了中國企業在擴展海外市場的同時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中國產品的國際形象。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世界銀行駐中國前首席代表黃育川認為,中國未來十年在國際貿易方面需要應對的最重要挑戰是產業升級。中國可以選擇自己投資研發,但成本非常高,而且時間較長。中國也可以與其他國家合作,這是一條快捷的途徑,但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是技術合作的前提。
事實上,中國巨大的市場為全球企業提供了測試產品市場反響的良好平臺,中國如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鼓勵創新,中國與歐美領先企業技術合作的潛力很大。蘋果與三星的專利之爭從側面驗證了,如果不做好產權保護工作,將會付出沉重代價。(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