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前在火星上發現的粘土,部分學者推測那上面曾存在大量的水,這就意味著那里的環境能支持微生物生長。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表的報告對此提出質疑并說,那些粘土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巖漿形成。
關于火星是否曾有流動的水并具備支持生命成長的環境,目前存在兩個理論,它們的論據都基于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發現的粘土。其中一個理論指出,火星表面曾有大量流動的水,這些水與地表的礦物質混合后形成粘土;另一個理論則說,地下水被星球內部熱量加熱,并逐漸與礦物質融合在一起,形成粘土。
但據這篇發表在新一期《自然·地球科學》雜志上的報告介紹,研究人員對法屬波利尼西亞穆魯羅瓦環礁上的粘土進行了相關研究,這些粘土的礦物質構成與火星上的基本一致,而實地觀察發現,穆魯羅瓦環礁上的粘土主要由巖漿形成。此外,在地球上找到的部分火星隕石碎片也能證明這一新論點。
研究人員說,巖漿從1500攝氏度冷卻下來后,才會形成這些粘土,在這種高溫下,火星表面很難形成適合生命成長的環境。
不過,來自布朗大學的行星學家拉爾夫·米利肯說,這篇研究報告只是提供了另一種假說,在火星表面還發現了由水沖刷形成的溝壑以及與水有關的赤鐵礦,報告里沒有解釋它們的成因,因此,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來確定水是否曾在這顆星球上流淌。
“好奇”號火星車或許能為這項研究帶來新的突破,美國航天局的相關項目組計劃讓火星車對蓋爾隕坑中心的粘土進行近距離的觀測和取樣分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