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賽門鐵克諾頓公司11日發布的諾頓安全報告推測,從去年7月至今年7月,網絡犯罪致使全球個人用戶蒙受的直接損失高達1100億美元。同期,中國估計有超過2.57億網民成為網絡犯罪受害者,直接經濟損失達人民幣2890億元。
報告顯示,84%的中國網民曾遭受過網絡犯罪侵害。報告調查的一年時間內,被網絡犯罪侵害的網民比例高達72%(即每天有超過70萬名中國網民遭受網絡犯罪的侵害,每分鐘有489名受害者),平均每位網絡犯罪受害者蒙受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人民幣1126元。
全球范圍內,每秒就有18位網民遭受網絡犯罪的侵害,平均每位受害者蒙受的直接經濟損失總額為197美元。據估計,報告調查時間段內,全球遭受過網絡犯罪侵害的網民多達5.56億,超過了歐盟的人口總額。
今年的調查報告顯示,新型網絡犯罪相比去年有所增加,如社交網絡或移動設備網絡犯罪。這一跡象表明,網絡罪犯開始轉戰這些日益流行的平臺。在中國,43% 的網民遭受過社交網絡或手機網絡犯罪的侵害,而42%的中國社交網絡用戶淪為社交網絡犯罪的受害者。
報告還揭示出,大多數互聯網用戶都只采取了基本措施來保護自己及其個人信息,如刪除可疑電子郵件,以及在網上慎重地處理個人詳細信息。但是,另外一些核心的預防措施卻被忽視:45%的中國網民并不使用復雜的密碼或并不經常更改密碼,人們在網上輸入銀行賬戶等敏感個人信息前,也少有意識去檢查瀏覽器中是否有安全認證符號。
諾頓全球首席網絡安全顧問亞當·帕爾默提醒,“強電子郵件密碼是個人網絡安全的關鍵。個人電子郵件賬戶中往往包含著通向個人網絡世界的鑰匙。罪犯不僅可以訪問收件箱中的任何內容,而且還可以重置其他任何該用戶可能登錄的網站的密碼,只要單擊‘忘記密碼’鏈接,截獲這些電子郵件,就可以讓用戶再也無法訪問自己的賬戶。因此,應使用復雜的密碼,并定期更改密碼,為電子郵件提供相應的保護。”
報告將網絡犯罪分為13類,包括病毒或者惡意軟件感染電腦,接收到虛假電子郵件,個人郵件賬戶和社交網絡賬戶被盜用,遭遇在線信用卡詐騙等。
2012年諾頓網絡安全報告對24個國家或地區的13000多位網民進行了調查,并根據他們的自述經歷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結果。(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