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我國通信業相繼在3G、下一代網絡和光通信等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結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由TD-SCDMA演進的TD-LTE技術被國際電信聯盟確立為國際4G標準之一,標志著我國通信業進入領跑世界的時代。
幾天前,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的大樓里,記者用一個看似普通的移動數據卡連接手提電腦,上網看一部電視劇,不到3秒緩沖完成。記者和在場的人們看到了流暢的高清畫面,甚至比家里的有線寬帶上網信號更加清晰流暢。
也是不久前,3位記者在杭州的一輛公交車上,用攜帶的智能手機搜索到中國移動的4G信號后,上網在百度MP3下載了一首4M大的歌曲,剛點完“下載”按鈕,就聽到“叮”的一聲,下載完成。
這樣的速度是普通3G(第三代移動通信)數據卡的網絡環境下根本無法達到的。這兩次體驗所使用的無線網絡就是尚未商用的準4G(第四代移動通信)——TD-LTE。4G高速靈活的數字寬帶技術可以支持非常豐富的移動業務,包括高清晰度圖像業務、會議電視、虛擬現實業務等,使用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獲得所需的信息服務。TD-LTE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TD-SCDMA的演進技術,它繼承和發展了TD-SCDMA創新成果,是我國主導的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
4G帶來移動上網的全新體驗,這樣的體驗離不開我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技術TD-SCDMA。如果沒有它在中國通信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就不可能有今天我國主導的新一代4G標準。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TD-SCDMA是我國通信百年史上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的國際標準,是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里程碑。
人們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那些像磚頭一樣被稱作“大哥大”的移動電話,那種當時十分昂貴的模擬信號手機全部靠進口,使用的移動通信網絡設備也無一不是來自歐美老牌通信設備廠商。盡管我國第一個大規模的蜂窩式移動通信網絡于1987年在廣州建成,但對我國的通信設備制造業而言,第一代移動通信(1G)時代是我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的空白時期。
上世紀90年代,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2G)開始建設,以中興、華為等為代表的中國通信設備制造企業生產的移動通信設備和手機終端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所以在2G時代還是以制造為主。對我國來說,2G是“生產制造時期”。
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下,1998年大唐電信集團的前身,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將我國提出的TD-SCDMA標準提交國際電信聯盟。2000年,TD-SCDMA正式成為國際3大主流3G標準,從此中國的移動通信技術開始進入自主創新的時期。中國移動承擔了TD-SCDMA網絡的建設和運營任務,TD-SCDMA及其后續演進技術TD-LTE使中國通信企業在國際移動通信領域第一次具有領先機會。
原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董事長王建宙對TD-SCDMA有特殊的感情,他和他的團隊見證并推動了TD-SCDMA從研發到商用全過程。他告訴記者:“TD-SCDMA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中國移動承擔了建設和經營TD-SCDMA的網絡任務,這個任務十分艱巨,困難前所未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