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企業家》雜志和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日前聯合推出2012“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榜單,聯想名列第一。
與此同時,聯想在9月5日宣布收購巴西最大的電子制造商CCE公司。而此前的2012年第二季度,聯想在全球PC市場的出貨量僅比第一名惠普低0.2個百分點。因此,收購巴西CCE公司對于聯想來說,離頭把交椅又近了一步。
在2004年聯想正式宣布收購IBM的PC事業部時,很多人擔心聯想能不能吞掉這頭大象。但正是這一收購,使聯想一下子成為一個擁有全球營銷網絡和知名品牌的跨國個人電腦廠商。收購IBM的PC業務之前的2004年,聯想的營業額只有29億美元、占國際市場的份額也只有2.4%;2011年,這兩個數字刷新為296億美元和12.9%。
在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柳傳志看來,國內企業品牌的國際化有兩條道路可以走。“其一,是自我發展的道路,比如華為、海爾等;其二,就是并購的道路,比如聯想并購IBM的PC、吉利并購沃爾沃等,都被認為是蛇吞象的經典案例。”
并購戰略要比第一條道路容易,但也面臨著相當大的風險。品牌會不會被承認?用戶群體會不會流失?員工如何管理?文化怎么磨合?這些都是通過并購來實現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都會面臨的問題。“磨合”的問題在國際金融危機來臨之后終于爆發,聯想的凈利潤也出現大幅虧損。
為此,聯想集團在2009年2月對領導層進行了改組,組建了中西合璧的領導班子。同時,制定了正確可執行的戰略,建立了中西方共同承認的核心價值觀。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2011年聯想的凈利潤攀升到4.73億元,連續10個季度在全球主要PC廠商中保持最快增長。
用柳傳志自己的話說,靠著“好的并購基礎、對企業的共性管理有著明確認知和善于學習”,聯想成功地走向了世界。
隨著中國企業的逐步強大和國家戰略的推進,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逐步步入高潮。過去10年,中國的直接海外投資增長率達到25%。中國企業擁有越來越雄厚的資金,也獲得了豐富的經驗,未來的國際化之路將愈發平坦。(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