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具有處理器核和其他復雜輸入輸出接口電路,代碼設計完成后如何對芯片進行仿真驗證成為一大難題。在芯片研制過程中,團隊在長達16個多月里,對芯片進行了充分的驗證。通過隨機生成指令序列的方式,目前已經通過12萬條隨機組合單指令、75萬組多指令組合的功能驗證,實現了指令覆蓋率100%。
探月工程一顯身手
劉鴻瑾告訴記者,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就根據未來航天任務需求,組織多家公司開展了多項有關SoC技術的研究,2011年年底發射的火星探測器中,電子設備的功耗控制單元采用SoC實現了整個系統。
由于系統兼容的需要,實踐九號B星控制計算機并沒有給SoC2008太大的發揮其運算能力的空間。劉鴻瑾說,SoC2008芯片第一次亮相太空只是第一步。目前該芯片已經開始應用于多個型號的各類電子產品中,其強大的能力將得到充分發揮。
華更新認為,隨著航天技術發展,對以星載計算機為代表的空間電子系統的性能、功能、體積、功耗、重量、可靠性及空間環境適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SoC技術給航天器綜合電子系統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為我國航天器的技術發展和產品更新換代,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它還將在航空、航海、高鐵、核電、汽車和工業控制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