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唯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尕海,剛剛送走飛往南方越冬的黑頸鶴、紅腳鷸、黑鸛等鳥類,又迎來了從蒙古高原飛到這里越冬的大天鵝。初冬的尕海,沒有了萬鳥翔集的熱鬧場面,但依然可見鳥的身影。
“到目前為止,今年在尕海棲息、繁衍的各種鳥類超過了3萬只,這是自2004年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多的一年。”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尕海保護站站長田瑞春說,這說明尕海已成為青藏高原上的一個鳥類“天堂”。
海拔3400多米的尕海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黃河最大支流洮河的發源地之一,濕地總面積43176公頃。由于生物種群豐富和地理位置重要,尕海成為多種鳥類的棲息地、繁殖地和歇腳地。
田瑞春介紹,2004年在尕海生活的鳥只有51種5000多只,而今年達到了78種3萬多只,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的數量由2004年的不足10只增加到420多只,黑頸鶴數量穩定在100只以上,大天鵝的數量穩定在280只左右。
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尕海在上世紀90年代曾三度干涸。2003年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后,開始實施尕海濕地保護與恢復建設項目,對尕海52000多公頃匯水區的草場進行承包和圍欄,還通過引水筑渠進行生態補水,增強了草地水源涵養能力,水域面積穩定增加。
尕海鳥的數量增多,主要得益于生態環境的好轉。尕海保護站副站長張勇說,今年尕海水域達到22平方公里以上,是20多年來面積最大的一年。而生活在尕海周圍的藏族牧民“不打鳥、不吃魚、不偷獵”的傳統習慣,也為鳥類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