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2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揭曉,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出品的三維動畫片《熊出沒》榜上有名。觀眾反饋顯示,有人喜愛它“保護綠色森林”的積極主題,也有人欣賞其簡單幽默的故事情節,溫和的節奏和柔和的色彩也是不少家長喜歡這部片子的重要原因。這部片子因此受到孩子和家長的共同歡迎,在非黃金時段播出取得了不亞于黃金時段的收視率。
對此,該片總導演、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丁亮既喜出望外又覺得在意料之中。“華強集團2008年開始涉足動漫市場,每年都會推出原創作品。我們并沒有把這部片子當成重點項目,沒想到今年播出以后特別受歡迎。”丁亮說。但是考慮到深圳動畫制作力量這些年的積累,他相信在這塊土地上誕生優秀動畫產品是遲早的事。
僅僅三四年之前,國產動畫片面對的還是故事幼稚、技術落后、運營慘淡……2009年,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憑借大電影一炮走紅,但也沒能擺脫“技術簡陋”的批評。有專家指出,國產動畫與國外同行的差距并不在于劇本、技術、運營等單個環節,而在于整個鏈條的統籌協調能力,或者說綜合水準。要想扭轉這一局面,僅在某個環節下功夫是不夠的,需要的是系統性的調整。
這一局面很快就得到徹底改觀。去年以來,一批像《熊出沒》這樣各個環節都經得起推敲的國產原創動畫在全國各地出現,宣告“長”出優秀作品的適宜土壤已經具備。在整個文化建設領域,柳暗花明、蓄勢待發的局面比比皆是。盡管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存在差異,但這些轉變背后有一個突出的共同點:科技力量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運用新科技成果往往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最佳手段,文化建設也不例外。但是,我國文化生產部門多年來游離于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之外,整體實力弱、生產觀念陳舊。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提高國家軟實力,迫切需要轉變文化發展方式,把科技生產力的作用在文化領域充分發揮出來。
就在10年之前,一場大規模的文化改革發展工程悄然展開。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啟動。隨著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文化產業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并獲得飛速發展。自2004年至2010年,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年均增長都在20%以上,遠高于同期現價GDP年均增長速度。2010年,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75%。
與此同時,國家加大了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并采取多種措施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十一五”期間,各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年文化方面支出685億元,2010年達到1528億元,年均增長22.2%。國家發改委累計安排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資金超過200億元,其中用于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資金是“十五”時期的8倍。
經濟實力的增長和生產規?;潭鹊奶岣?,為新科技的運用準備了物質條件。文化體制改革影響下,文化發展觀念的變化則為新科技的運用開辟出廣闊的想象空間。
2011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的“票務通”系統醞釀升級改造。2002年,中演票務通網絡售票系統的誕生開創了國內利用計算機及網絡進行票務系統綜合管理的先例。10年過去,產業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對它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機遇。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宇告訴記者,升級后的系統將把票務管理和院線管理兩個功能結合起來,為觀眾提供票務信息,為院線提供演出信息,為劇目生產方提供院線信息。張宇說,目前演藝市場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資源分散,好戲找不到劇場演,空置劇場找不到合適劇目,觀眾看戲選擇不夠多。“過去都是分散的,相互之間不發生關聯?,F在通過科技手段介入,完全可以把規模效益發揮出來,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張宇的信心不僅來自蓬勃發展的演藝市場和中演票務通自身的積累,也來自國家的大力支持。經文化部與科技部會商,中演票務通系統的升級項目文化演出網絡化協同服務及應用示范已經獲得批準,將于2014年完成研發投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