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天文學研究團隊在新一期《自然》雜志網絡版發表報告說,他們在銀河系的近鄰仙女座星系發現一個微類星體。
研究小組在今年1月通過不同太空望遠鏡,探測到了這顆名為XMMU J004243.6+412519的微類星體所發出的X射線。這個微類星體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0倍,位于銀河系的近鄰仙女座星系。仙女座與地球所在銀河系目前相距約250萬光年。
類星體是極其明亮的星系核心,而微類星體則是小型類星體,兩者存在共同點:強烈且多變的無線電波放射。但不同的是,類星體由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驅動,這些黑洞的質量可達太陽的數十億倍。而驅動微類星體的黑洞質量通常為太陽質量的數倍。
研究報告主要作者馬修·米德爾頓說,與距銀河系遙遠的普通類星體相比,在鄰近星系的這項新發現將幫助人類掌握更多相關信息,有助進一步了解黑洞形成、如何吞噬物質等問題。
20世紀60年代,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脈沖星和星際有機分子的發現被并稱為當時的天文學“四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