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軍事交通學院研制的無人駕駛汽車,實現了復雜高速公路環境下,從北京臺湖收費站到天津東麗收費站的實路測試,最高時速達105公里,超車共33次。事實上,這則新聞反映的事實,只是國內外方興未艾的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研究中的一個片斷。
忙碌的清晨,你帶著做好的早點,進入早已在門口等候的汽車,告知目的地,之后,你便可以安逸地享受早餐,如果樂意,你還能在車上小憩一會兒,汽車可以安全快速地把你載往目的地。
這就是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它已不再是科幻電影中虛無縹緲的幻想,隨著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它正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
先進駕駛員輔助系統
無人駕駛技術經歷初級階段
世界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是1939年通用汽車在美國紐約世界博覽會上所展示的,這是一輛電動車,通過道路上所埋的線圈實現驅動和自動引導功能。
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然而,由于技術上的局限,完全的無人駕駛遭遇了空前的瓶頸,各國逐步轉移到問題相對簡單的高速公路車輛輔助駕駛的研究上。隨著全球汽車的普及,先進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作為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初級階段,成為了各國研究機構、汽車廠家的研究重點,以應對汽車行駛過程中所遭遇的安全問題和疲勞問題。
在各項ADAS技術的研究中,基于雷達的自適應巡航控制、前撞報警、車道偏離報警以及車道偏離輔助等系統,由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汽車行駛過程中的安全預警和自動駕駛等問題,成為國內外普遍研究和應用的重點。
1997年,豐田開始部分裝配基于雷達的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該類系統能夠自動與前車保持安全的行車距離;2002年,豐田推出夜視系統,其通過攝像頭,可顯示前方道路的近紅外圖像,凸顯前方的障礙;2003年,梅賽德斯奔馳推出Pre-Safe主動安全系統,其通過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可準確預測前方即將發生的安全隱患,通過報警、主動制動、安全帶預緊等安全手段確保車輛的安全性;2009年,沃爾沃推出了行人監測系統,車輛安全性由汽車本身保護擴展到行人安全保護的范疇。
GPS導航定位、快速大容量通信
為無人駕駛汽車開辟可能
進入21世紀,在ADAS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基于GPS導航與定位技術、快速大容量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全的無人駕駛汽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04年3月,美國國防部在加州南部的莫哈韋沙漠舉辦了第一屆無人駕駛汽車大賽,開啟了無人駕駛汽車在實際復雜道路環境下的研究與測試。
在眾多無人駕駛汽車陣列中,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無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它獲得了美國內華達州首張無人駕駛車輛牌照,允許其在開放的道路環境中進行測試。相關人士表示,谷歌研制的無人駕駛車輛最快還要8年才能走入市場,意味著真正投入商用仍要等到2020年。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便開始了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究。1992年,國防科技大學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由計算機及相關的檢測傳感器和執行機構組成;2005年,由清華大學研制的可應用于實際車輛的ADAS系統,能夠實現車輛縱向、橫向駕駛員輔助,大大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能。2011年,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紅旗HQ3無人駕駛汽車,首次完成了從長沙到武漢286公里的高速全程無人駕駛實驗,創造了我國自主研制的無人駕駛汽車在復雜交通狀況下自主駕駛的新紀錄。
環境感知、無線通信、智能決策及控制
實現無人駕駛要有三大系統
要實現真正意義的無人駕駛,需要完全解決兩個問題:完整、準確的行駛環境信息識別;智能優化的決策與系統控制。因此,完整的無人駕駛汽車集成了環境感知、無線通信以及智能決策及控制三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