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媒體近日報道了多起在圣誕節期間利用互聯網進行網絡詐騙的案件。有意大利時事評論員指出,互聯網不應成為道德的真空地帶,歐盟各國應聯合起來,加強對網絡道德規范的力度和決心,從而嚴控網絡犯罪這一新興的犯罪形態。
現年33歲的意大利人法比奧近日被意大利警方以涉嫌詐騙罪逮捕。法比奧利用人們在圣誕節期間互換禮物的傳統習慣,通過互聯網進行大肆詐騙活動。其實,法比奧的詐騙手法十分簡單:他先是在網絡上發布信息,聲稱自己擁有一部目前市場上最流行的手機,但自己并不喜歡,想用它換一部相對較為廉價的手機。法比奧利用人們貪圖便宜的心理,在收到對方寄來的手機后迅速銷聲匿跡,并改頭換面如法炮制。雖然作案手法并不復雜,但就是通過如此簡單的手段,法比奧直至被警察抓獲已作案數十起,其非法獲利已足夠讓他過上一個“美好”的圣誕節。
其實,為加強網絡管理,嚴控網絡犯罪,意大利政府早已通過立法的方式對網絡信息加以監控。2009年,意大利眾議員卡魯齊向意大利議會提交了關于“保護互聯網合法性”的2195號法案,該法案委托政府“建立一個具有權威性的特別委員會以確保網絡信息的合法性”。該法案的主旨是,每一條通過互聯網發布的信息都應該確保能夠追蹤到具體的公民,以避免匿名發布虛假信息的可能性。
2010年,意大利議會進一步審議并發布了一項關于加強網絡管理的法律。該法案特別針對網絡視頻發布及下載、博客、微博等新興網絡互動平臺,要求對這些面向公眾發布的信息進行審查。在這份34頁的法案中特別明確規定應對容易給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的網絡信息進行預先審查,特別是涉及色情和暴力等的內容。如果網絡運營商不遵守這一條令,將會被強制關閉網站并處以150至15萬歐元不等的罰款。
米蘭博科尼大學互聯網經濟系教授卡爾洛表示,在當今時代,互聯網應該和其他經濟平臺一樣受到規范和制約。社會不應想當然地認為大型互聯網公司在道德上就一定優秀,他們不過是一家互聯網企業而已,擁有和其他企業一樣的屬性。社會需要明確在這一新的經濟領域的規范和限制措施。
卡洛爾認為,的確,互聯網在給社會帶來巨大生活便利的同時,如果不加以規范和約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人們的生活,使公眾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者。互聯網既具有和其他信息平臺一樣的經濟、社會屬性,但同時又虛無縹緲,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實體。只有通過不斷完善和加強法律及相關部門的監督監管,才能使互聯網更加健康快速發展,使人們放心地享受網絡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