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地亟須做好產業規劃,確定發展重點,明確不同階段的戰略步驟,建立良好的市場預期和政策環境,避免重復建設和產生泡沫;找準地方特色,各省區市要對其發展方向予以整合和分工,比如哪里適合搞以政務云和公共云為主的云計算數據中心,哪里適合搞服務于全國的樞紐型云計算產業基地,哪里適合搞工業軟件和軟件服務業為重點的云計算基地,哪里適合搞云計算數據備份中心等,都要進行系統分析、精心規劃;鋪設好通往全國乃至全球的陸纜通道,保證信息高速暢通,形成集群效應。
也有人認為,發展云計算產業,也切忌一味打資源優勢牌。在前期以資源優勢吸引云計算產業落戶后,應著力培育和擴大市場需求,盡快形成人才優勢和地區產業集聚,逐步形成應用引導型和創新驅動型發展模式,快速建立云計算應用產業集群和產業鏈條。
首先,要以云計算應用為導向,通過在一個或幾個典型行業搭建云計算平臺和提供云計算服務,帶動云計算應用向工業設計、節能環保、新藥研制、氣象分析、地質災害預測、物聯網應用、軟件開發以及仿真模擬等領域全面拓展。
同時,要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并將其作為發展云計算產業的戰略基點;注重推進云計算產業相關制度創新、研發創新、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開拓新的商業機會;形成較好的高端人才環境、較高的產業集聚度、較為完善成熟的產學研生態,以及較廣的產業輻射覆蓋范圍,持續帶動產業鏈各環節的融合;推動新業態的孵化,為產業發展提供活力和新空間。
另外,在起步階段還可先選擇一種重要的公共服務為試點,建立面向全社會的電子政務服務云平臺,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探索發展云計算應用的問題與經驗,引領和帶動云計算業的紛繁發展。
專家認為,云計算打破了地域的概念,資源的跨地域存儲與本地化監管之間的矛盾將會進一步凸顯。如何在網絡資源存儲、資源共享和網絡安全監管等方面做好不同地域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工作,還需有國家層面的合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