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乙肝患者人數達2000萬以上,其中農村人群數量約占一半以上……”記者14日從“縣級醫院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簡稱慢乙肝)規范化診療培訓項目”(又稱“彩虹項目”)第二期啟動會上獲悉,隨著近年來慢乙肝防治重心不斷“下移”,加強基層特別是縣級醫院醫師慢乙肝規范化診療培訓已成為急需開展的重點。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療管理處處長焦雅輝說:“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乙肝免疫預防投入,取得較大進展,但在廣大縣級城市和農村地區仍存在基層醫院專科醫生的定向培養缺乏、慢乙肝抗病毒治療認識不足、診療不規范等問題,因此加強基層醫師慢乙肝診療培訓十分必要。”
據中國醫師協會一項針對不同級別醫院慢乙肝查患的調查顯示,縣級以下慢乙肝發病人群較高,在基層的控制率非常低:縣級及縣級以下醫療機構的乙型肝炎E抗原陽性率占總人數的53.8%;合并各期肝硬化占總人數比例達65.8%,肝癌比例達43.8%。
據中國醫師協會秘書長楊民介紹,“彩虹項目”從縣級醫院到社區鄉鎮衛生院,從醫師教育到患者教育,從相關專業醫師普及教育到骨干醫師重點進修培養,從專家授課到專家醫生互動交流、病例討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慢乙肝防治的突出矛盾。
據了解,第二期“彩虹項目”將從2013年至2015年,計劃覆蓋21個省市的縣級地區基層醫院,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醫生能系統、持續、不間斷的獲得教育,打造成線上、線下互動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由原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政司指導,中國醫師協會主辦,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支持,于2010年7月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對全國19個省市6409家基層醫院的37282名相關專業基層醫生進行了慢性乙型肝炎規范化診療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