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會刊《電子封裝學報》,將“2010-2011年度最佳論文獎”授予劉靜教授及其博士生鄧月光,這是其首度將該獎授予中國大陸學者。在這篇論文中,報道了第一代CPU液態金屬散熱器樣機的研制成果,文章發表后多次蟬聯月下載量前10名,受到國際同行廣泛關注。
前景無限
值得注意的是,僅自2012年8月以來,國際上就有德國和美國兩大陣營的科研團隊啟動了液態金屬散熱技術研究,并成立了研究聯盟。兩國政府及科研機構分別投入了2000萬歐元、500萬美元以上的科研經費予以支持,無疑證明了這一重大前沿技術的價值。
據國際調研機構IDC估計,僅計算機CPU所需的散熱組件,每年約有50億至100億美元的市場。民營企業依米康公司董事長郭瑞從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一個學習班上,偶然得知該技術后,果斷地決定投資液態金屬散熱器項目。
“在高科技領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就意味著不必再受制于人。由于我國擁有該領域首項底層專利以及大量擴展技術,因而為今后進軍國內外先進散熱器市場奠定了基礎。”郭瑞說。目前這一項目已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股權投資試點項目,已經有一系列產品問世。
其實,需要“降溫”的領域不僅是計算機芯片。中國科學院院士周遠指出,在儀器工業、鋼鐵制造、太陽能捕獲、國防軍工等領域,液態金屬散熱技術都大有用武之地。就拿新能源汽車來說,蓄電池的溫度如果控制不好,會嚴重影響汽車的安全性;而當前發展勢頭正勁的LED很少有大功率產品問世,也是因為散熱難以解決。
依米康公司專門為其液態金屬散熱產品設計了“Coolion”的標識,郭瑞說:“希望有一天我們看到電視廣告里面,所有的電腦都會有一個Coolion inside的標識,我相信這個技術在更廣闊領域的推廣肯定有實現的那一天。”
采訪感言
科研要耐得住“寂寞”
杜 銘
在劉靜開始液態金屬芯片散熱研究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全世界在這一領域最主要的文獻大多來自他的實驗室。在科學的殿堂里,劉靜感到自己就像一個孤獨的朝圣者,無人與之同行。“難道是這項技術不重要嗎?”他有時也不禁暗自沉思,懷疑自己走錯了路。
“古來圣賢皆寂寞”,李白的詩句用來形容科研工作者再貼切不過。科學研究是在人類未知的領域進行探索、發現,這就注定了科學家的事業是與“寂寞”為伴的。沒有人告訴他路該往哪里走,走下去是死胡同還是金光大道,一切只能靠科學家1%的靈感加99%的勤奮。要想在科研的荊棘路上趟出條道兒來,不撞幾回南墻,不遭受無數次挫折和磨難,科學的理想王國不會輕易地敞開大門。
這就要求科學家必須耐得住“寂寞”,經受住考驗。往往愈是對后世影響深遠的重大科學發現,其探索之道路就愈艱辛漫長。需要科學家耗盡畢生心血,甚至幾代人前仆后繼、薪火相傳,以“愚公移山”之志、不屈不撓地長途跋涉,才能有“事竟成”的那一日。
不可否認,現實生活總是有很多雜音和干擾,在世俗、功利面前,很多人難以靜下心來做學問。錢學森晚年多次談起他的憂慮,為何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恐怕和整個社會大環境有關。過去的“象牙塔”如今也變得浮躁起來;耐得住“寂寞”的人少了,怎能培養出“大師”?
耐得住“寂寞”,如同在黑夜里獨自前行,需要的不僅是勇氣,還需要對前進方向的把握和對理想信念的堅持。劉靜分析了過去一些重大技術的出現規律,發現甚至獲得諾貝爾獎的某些工作也會存在十年甚至更長的孤獨期,沒有人意識到其價值所在,多年之后才會如泉涌般出現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