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羅技公司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專用于圖形和網絡工作站的P4鼠標,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機械光電鼠標(光機鼠標)。它繼承了機械式和光電式鼠標的優長,比機械式鼠標的精度要高,但不需要光電式鼠標那樣配備專用鼠標墊。更為重要的是,光機鼠標找到了一個性能與價格的最佳平衡點,從而為鼠標的大規模普及創造了可能性。
不過,真正讓鼠標成為個人電腦標配組件的,還是在微軟推出Windows操作系統和多媒體電腦普及之后。1995年8月24日,微軟公司發布了Windows 95操作系統,從而讓眾多的PC機得以體驗圖形操作系統的便利,同時也標志著多媒體電腦時代的到來。從此,鼠標就成為電腦的標準輸入設備之一。隨著多媒體電腦的數量以幾何級數迅速增加,小小的鼠標也變成了在全球范圍內擁有1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延伸閱讀
越來越像個“精靈”
甩掉尾巴的“老鼠”
對于鼠標來說,它形象易懂的名字來源于它的那根“尾巴”,而他的麻煩也同樣來自那根“尾巴”。
在蘋果的Macintosh時代,鼠標的技術規格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鼠標球取代了不靈活的單滾球,單鍵設計被更加靈活的雙鍵/三鍵所取代,可供電的標準RS232串行口設計取代了早期的獨立接口,現代鼠標的基本結構已經成型。但唯一讓人感到有些失望的就是那條長長的尾巴。如果你能找來一張當年Macintosh電腦的廣告宣傳畫來看的話,就會發覺唯一讓它看起來還不夠酷的就是那條長尾巴了。據說,有著強烈的戀物癖和完美主義傾向的蘋果總裁史蒂夫·喬布斯對此一直耿耿于懷,發誓一定要研制出無線鼠標來。只是這個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他就被趕出了蘋果公司的董事會。
于是,這個歷史性的機會就留給了羅技公司。1984年,羅技公司研制出了全球首款紅外無線鼠標。這種鼠標的原理與電視遙控器類似,必須在對準紅外接收器的情況下,鼠標才能正常使用,極大地束縛了用戶使用的自由度,因而未能真正走向市場。
到了1991年,羅技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MouseMan Cordless無線鼠標。當時售價為149美元。這是第一款運用射頻技術的鼠標,該鼠標不需要與接收設備直接連接即可操作,比之紅外無線鼠標,可以為用戶提供更隨意的使用體驗。
從得心應手到隨心所欲
不過,鼠標的進化并未就此終結。1996年,微軟發明了更加適應網絡時代需求的滾輪鼠標。滾輪式鼠標主要是在原有兩鍵鼠標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滾輪,只要移動滾輪,就可以自動實現頁面滾動功能、讓瀏覽窗口使用起來更輕松方便!另外,它還有特殊的放大功能、遙控功能,讓網上沖浪更隨意!因此,滾輪鼠標也得到了一個響亮的綽號“Net Mouse”!
1999年,微軟與安捷倫公司合作,推出Intellimouse Explorer新型光電鼠標。這種鼠標利用高能量紅色光照射所在物體表面,然后以極高的頻率采集物體表面的圖像數據,這些數據經過高速DSP(數字信號處理器)計算分析得到鼠標移動的方向及數值,從而實現光標定位。一般的光學鼠標大多是每移動一英寸,就向電腦傳回400次坐標值,因此光電鼠標的精度是老式鼠標望塵莫及的。由于不再是通過機械摩擦而產生移動數據,因此,擺脫了操作面的約束,可以在幾乎所有的操作面上使用,沒有機械磨損,壽命也有很大提高。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絕大多數鼠標都是這種新光電鼠標。
2002年,羅技推出了光電鼠標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雙光頭極光“飛貂”。
2003年,微軟推出了全部采用“Tilt Wheel”滾輪的鼠標,這種滾輪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左右傾斜可以實現對水平方向移動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