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
下一代還懂得
這些文字的原身嗎
@快樂蟲蟲危機:由于網絡的原因,現在的漢字特別是被諧音字頂替的現象非常嚴重,有的字甚至到了喧賓奪主的程度,而且正在由網絡向各方面擴散。
@劉劉柳劉柳:央視新聞微博是否應該用網絡語言,例如:童鞋?我個人覺得這對于學習和發揚漢語的精髓還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可以詼諧幽默,不希望看到錯別字。
@曹溯:我不太喜歡網絡上過于頻繁地制造新詞,特別是原本有那個詞的,偏偏要弄諧音字,簡直就是對漢字的侮辱。
@喬佳百合:網絡上到處都是故意打諧音字的博文,真懷疑下一代以后還懂得這些文字的原身嗎?
@Drunkeleven:在所有網絡賣萌諧音字里,最讓我難忍的就是把吃寫作“次”,比如說“好好次?”,還能再扭捏作態點兒嗎?
@陳家小月:變態的網絡文化!而且故意用腫么、神馬……諸如此類的諧音字,還以為瀟灑時尚,真不知這種現象正在誤導著學語文打基礎的孩子們!
@咪兔:好搞笑,由于網絡的盛行,越來越多人不在乎打錯別字了,還喜歡打諧音字,但如果是考語文,那肯定不及格了,養成這個壞習慣真不好。
@東方耳語66:小心把正確字忘記了,那就真成白字先生了。
@賀少安:建議明文規定:網絡應正確使用國家語言文字,不得為增加趣味性而隨意使用別字、諧音字,如“圍脖”、“木有”等。因為長此以往會引起許多歧義,增添后人理解今人文意的障礙,增加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難度,不利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語言文字是很嚴肅的,容不得任意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