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微軟宣布CEO史蒂夫·鮑爾默將在未來12個月內從微軟退休。這是官方的說法。坊間的說法是,鮑爾默不得不離開微軟,他沒有選擇。受此消息影響,微軟股價8月23日大漲7.29%至34.75美元。
此前鮑爾默剛剛宣布對微軟進行重組,因此其退休顯得有些倉促。鮑爾默本人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也承認,退休的決定是幾天前剛剛做的。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企業的戰略角度講,CEO的關鍵工作是產品、人才、文化,而鮑爾默這三個方面都犯下公認的錯誤,在鮑爾默掌權的13年中,微軟市值縮水近3300億美元,到最后連老同學比爾·蓋茨恐怕也無法再對他支持下去。
回顧鮑爾默在掌管微軟這十多年的表現,能夠發現鮑爾默實在有太多理由,不得不離開微軟。
理由1 消費端硬件屢屢失誤
在執掌微軟大權的13年間,鮑爾默在消費者產品市場上犯下的錯誤是導致微軟陷入困境的直接因素之一。
首先是平板電腦,在蘋果公司發布iPad的近十年前,微軟就已開發了一款平板電腦Tablet PC。蓋茨當時放言,Tablet PC將在五年內變得無處不在。遺憾的是,微軟最后將這個產品雪藏。蘋果iPad風靡后,微軟2012年推出Surface平板電腦,但用戶認為產品體驗不佳。微軟財報中披露,上個財年Surface平板產品的營收為8.53億美元,Surface RT平板電腦庫存調整相關的支出高達9億美元。
微軟在手機市場上也是先驅者之一,但在蘋果公司2007年發布iPhone后,微軟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所占份額已從當時的近50%下降至今天的個位數。微軟雖然與諾基亞達成了合作,但這項合作關系對Window Phone沒能起到多大幫助作用。此外業界認為,鮑爾默還錯過了Zune播放器和Xbox One游戲機這兩款本可以大放異彩的產品。
理由2 沒有與時俱進
微軟在這13年里,沒有及時轉變方向。微軟在最有機會轉型移動互聯網時錯失機會,眼看著移動互聯網市場被Google、Facebook和Amazon等公司搶占。
愛科技網創始人阿超認為,導致微軟錯失互聯網浪潮的根本原因,是微軟的基因、思維方式和行事模式所決定,并且在過去的這些年,鮑爾默始終沒有迎合時代,對企業文化進行調整。
在新的浪潮下,iOS通過App Store構建了移動應用生態體系;安卓則依靠開放免費+籠絡設備商+構建ARM陣營形成了與iOS抗衡的安卓王國。而微軟前期似乎無法接受這種趨勢,他們堅持按份賣軟件。到現在微軟要轉型“設備+服務”,為時已晚。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稱,谷歌現在能成為整個科技行業效仿的榜樣,因為它能迎合時代做出創新。相比之下,微軟既沒有自發的原創,也沒有模仿的意愿和行動。
理由3 留不住人才
過去十多年,微軟高管流失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2004年谷歌崛起前后,大批微軟高管火速跳槽到谷歌。據說那一年有近百名微軟員工跳槽到谷歌,得知微軟副總裁李開復也出走谷歌后,鮑爾默決定將和谷歌的口水戰升級到司法戰,以警示員工謹慎跳槽。
2010年微軟首席軟件架構師離職,娛樂業務主管離職,Office業務主管史蒂芬·埃洛普離職。2011年,語義搜索服務商Powerset聯合創始人巴尼·佩爾、微軟ZundHD音樂播放器商務開發主管戴夫·麥克勞克蘭以及Windows 7游戲項目經理魯奇特·加格同天宣布從微軟離職。業界評論稱,微軟技術人才流失現象呈加劇之勢。
2012年微軟Windows和Windows Live部門總裁離職,核心管理成員保羅·馬里茨離職,2013年6月微軟互動娛樂部門負責人離職。
理由4 Windows產品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