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開學季,根據一些電商網站的統計,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近期掀起了銷售高潮,購買者多是95后的大學新生們。但案例表明,大學生掌握電腦網絡等工具固然重要,但學校和家長也應幫助大學生們控制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是高額消費的壓力。新生開學高消費,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了。此前,新生入學必備“蘋果三件套”更成為很多媒體議論的焦點,甚至傳出一些大學生為買iphone而賣血賣腎的消息。今年又到開學季,有媒體調查顯示,超過半數大學新生的開學平均花費超過5000元,其中筆記本電腦、手機成為大學新生們購買最多、花費最高的。如果買齊這“數碼三件套”,一次性投入就得花上萬元,而且電子產品的升級換代特別快,一年之后再更換,加上上網和電話費用,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大學生應量力而行,合理控制這些產品的開支。
另一方面是學業和社交障礙的問題。現在大學生上網主要是玩社交和網游,容易引發網癮。有數據顯示,現在因成績不合格而退學、試讀或留級的學生中,由于網絡成癮而荒廢學業的超過70%。大學生晚上熬夜上網、白天睡覺或在課堂上玩微信,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大量的時間花在網上,哪有精力和時間來讀書?
更重要的是,網絡社交的流行,使不少學生甚至成年人陷入其中,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力減退,以致很多人只能通過在網絡游戲中的成功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專家說,大學時期是重要的人格發展期和社會關系建立期,如不注意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未來如何直面社會,參與各種合作競爭,就成了問題。
在中學時代,還會有家長去約束學生們,而進入大學校園,家長們往往鞭長莫及,這個時候,學校和社會應多一些關注,解決大學生沉迷上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