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中國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領域成為世界領先者。”參觀完2013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新材料和新能源”主題展,被譽為“太陽能之父”的澳大利亞科學家馬丁·格林揮筆留言,說出對中國新能源、新材料發展的祝愿。諾貝爾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也用“超前工作”評價了展覽展示的相關研究成果。
在首都圖書館二期一層報告廳舉辦的“新材料和新能源”主題展,將持續至本月20日,并向市民免費開放。電動螺旋槳驅動的永磁磁懸浮車、兆瓦級的太陽能發電站、先進的壓水堆核電站、自主研發的宇航服密封橡膠、1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經典名言……展覽通過47項實物展品、11項多媒體展項以及大量圖文資料,生動直觀地向公眾展示了新材料和新能源對人類文明的推動作用、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革。
在“天予之能”篇章,展覽用中國的傳統詞語,形象生動地描述了可再生新能源的“暢想曲”。例如,“如日中天”說的是太陽能,“始動萬物”指風能,“上善若水”介紹的是水能及海洋能的利用,“以一生萬”揭示的則是神奇的可控核裂變、核聚變等核能的和平利用。盡管講解員只能對這些中國成語翻譯個大概其,但2006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仍表現出極大興趣,連連點頭感嘆“中國古代文化中深藏自然、環保等理念”。
在展覽的一角,核電站模型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ACP1000”是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安全、可靠、經濟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它采用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設計理念,具有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此外還具備換料周期大幅度延長、電廠設計壽命明顯延長等優點。
在新材料領域,超輕石墨烯泡沫也吸引了頂尖科學家的目光。這種超輕的三維石墨烯泡沫結構,密度不到鋼鐵的萬分之三,1立方厘米材料放在蒲公英上面,也不會對其產生任何影響。不過,這種泡沫卻能夠吸附自身200到600倍體積的污染液體,吸附能力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材料。目前,中國在納米級的石墨烯材料研究上,已經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這樣的成就,讓喬治·斯穆特直接感受到了中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超前工作”的狀態。
參觀完展覽,幾位大師都寫下了對北京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的寄語。巴西科學院院長雅各布·帕里斯在留言中的第一句就直言“我是中國科學和技術進步的贊美者”。利用多媒體技術,大師的筆跡實時上傳到了互動大屏幕上,第一時間與現場的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