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科普宣傳日,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科普日搬到了園博園的會場,人們在觀賞園藝盛景的同時,也享受了一場科普盛宴。
“地球不是我們從祖先那里傳承而來的,而是我們從子孫后代那里借的。”在科普展覽中這句話,道出了今年科普日的主題詞: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
科普答題:老人亦“憤怒”,“白蛇”也競猜
走進科普會場,幾只怒目而視的小鳥吸引了人們的眼光,原來“憤怒的小鳥”也來科普宣傳日湊熱鬧。這里是實地搭建的真人等高模型,通過人操作大型彈弓彈射小鳥,打倒擺在前方框架內的小豬,并回答節能環保問題贏取獎勵。入口處已經排了長長的隊伍,大人、小孩都在躍躍欲試,就連白發蒼蒼的老人也要“憤怒”一把。一位老大爺抓起彈弓,顫顫巍巍地找好角度,預備!發射!只見“嗖”的一下,小鳥彈出去了,而老大爺也同時反方向“彈射”出去,“嗵”一聲坐在了地上,工作人員趕忙上前扶起。“老了,老了。”老人臉上露出了孩童般的笑容。這邊的老大爺鎩羽而歸,那邊的王先生卻已成功進入答題環節,問題涉及節水方法、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等各方面的節能環保知識。王先生全部答對,并抽得了三等獎。事后,王先生摸著腦袋笑著說:“既鍛煉了身體,又了解了一些環保知識。”
會場另一側,許多人也參與到競猜答題的隊伍中,這里會為答題者準備十道選擇題,這些問題也都是節能環保的相關知識。“沒想到,題目看起來很常見,但要想全部答對真的難度好大。”剛剛做完題的孫女士這樣說,她只答對了6題。人群中有一個答題者格外引人注目,她扎著高高的發髻,身著一襲白衣,一抹頭紗垂在腦后。“白娘子”也忍不住來參與答題了,原來,這是園博會花車巡游中扮演白娘子的演員,休息間隙參與答題活動。
科技環保:變廢為寶DIY,物還本源新工藝
“這是小烏龜,這是小螞蟻,這是小蜜蜂……”在“參與碳補償,消除碳足跡”展棚中,工作人員正在向參觀者介紹出自小朋友之手的作品。而這些作品的原料就是自然掉落的松塔和修剪下來的松木。在白色的層級式桌子上,擺滿了各種造型的手工藝制品,有站起來的松塔螞蟻,有純木頭的大號鯉魚,還有巴掌大小的新浪、騰訊、微信等標志。“很多小朋友本來是跟著家長看園博的,但是卻在這兒做了一天的手工。” 北京市林業碳匯工作辦公室的項目助理張峰不無驕傲地說。
張峰告訴記者,他們經常和林業局、林學會等單位合作,組織青少年親近大自然,將這些不用的“邊角廢料”化身成為精美的工藝品,讓孩子們能夠感知自然,認識自然,保護自然。
吃剩的飯菜要怎么處理?北京陽光盛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員告訴您:變成富含高蛋白質高有機質的物料。該公司2011年研制成功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機。只需將餐廚垃圾投入處理器中,再輔以微生物原菌作為DM激活劑,二者以3000∶1的比率投放,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分解掉剩菜剩飯,同時,對其進行轉化、脫毒、脫臭、脫水處理后,使有害金屬穩定化,最終將其轉化為富含高蛋白質、高有機質的家禽飼料或植物肥料。“家里的剩菜剩飯直接就可以喂家禽了,何必這么麻煩?”針對觀眾的提問,研發員董顯景說:“相比家庭食物的簡單,一些大型企業公司、餐飲行業和學校的餐廚垃圾要多得多,而他們中大部分沒有整體回收,而是被一些不法分子買去提煉地溝油。因此對于這些單位來說,餐廚垃圾的有效處理和利用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