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支付寶里的錢都轉到了余額寶,賬戶信息經常會提示我最近掙了多少錢,可以買多少商品。”公司白領李婧告訴記者,看到余額寶里的錢數在不斷變多,她覺得很踏實,“以前也認為余額寶這種產品可能不靠譜,但現在我有點相信這種互聯網理財方式了。”
互聯網金融越來越成為互聯網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隨著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進軍金融業,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感受到壓力。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額寶,短時間內就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績,在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萌看來,無論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企業,看到互聯網金融爆發期將至,都將互聯網金融作為未來的布局點,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呈現的是聯合刺激,互相影響的狀態。
互聯網攻城拔寨
陳曦是存折網的創始人,他創辦的這家網站主要業務就是網上理財。當初選擇創業方向,陳曦給自己設定了3個條件。第一,這個領域要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第二,在巨大的市場空間下,消費者還有未被滿足的需求;第三,這個領域的競爭不能特別慘烈。“我看了一些方向和機會后,感覺互聯網金融的機會比較大,我之前工作的背景也是做理財產品,正好相關經驗也可以借鑒。”隨著眾多互聯網企業涉足金融領域,互聯網金融成為熱點,陳曦覺得自己的路走對了。
今年6月,阿里巴巴首先推出了余額寶,這是支付寶的余額增值服務。支付寶用戶把錢轉入余額寶中,實際上是購買了一款由天弘基金提供的名為“增利寶”的貨幣基金。用戶將資金轉入余額寶的過程中,支付寶和基金公司通過系統的對接將一站式為用戶完成基金開戶、基金購買等過程。目前,使用余額寶理財不收取任何手續費。
7月,新浪發布“微銀行”,可辦理資金轉賬、匯款、信用卡還款等業務,并將涉足理財市場。騰訊8月發布的微信5.0也與“財付通”打通,引入支付功能;華夏基金聯手馬化騰,4億微信用戶迎來微理財,推動理財服務從傳統渠道向移動互聯網金融轉移。百度旗下的百付寶已于7月獲得全國性第三方支付牌照,并于9月快速推出了面向游戲的“百度錢包SDK”。做游戲的巨人網絡也推出“全額寶”,可存入用戶在游戲中的花費。
互聯網企業進軍金融業的熱情高漲。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央行網站顯示已有250家企業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新浪等互聯網巨頭。有消息稱,支付寶等1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獲得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資格。
“互聯網金融發展到這一步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因為國外的影響,也不是誰憑空想出了一個好創意,而是互聯網本身拓展的需要。”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曹磊認為,互聯網與很多行業的結合都是有脈絡可尋的,互聯網在不斷地攻城拔寨,所到一個行業都會引起行業巨大的沖擊、變革,互聯網金融其實是互聯網攻城拔寨的結果。
說起網絡購物,大家立即會想到淘寶網、京東商城、當當網等平臺,這其實是互聯網與零售業的結合,“向零售業的上游走就是制造業,互聯網與制造業的結合就是網絡批發與網絡貿易,向下游走就是服務業,互聯網與服務業結合就產生了團購、網上訂票等形式。”曹磊認為,金融業也是服務業的一部分,是特殊的服務業。早年的網絡支付主要是為了配合電商業務的發展,阿里巴巴當初推出支付寶也不是為了從金融業分一杯羹,但是互聯網金融卻在實踐中對金融業進行了流程優化的改造,最終引發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行業洗牌。
是沖擊還是顛覆
互聯網金融究竟意味著什么?陳曦認為,互聯網形態下所有的金融服務都屬于互聯網金融。曹磊則認為互聯網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綜合理財服務平臺、電商金融、P2P網絡借貸平臺、網絡擔保、網上小額貸款、供應鏈融資、虛擬貨幣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