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互聯網金融會產生“鯰魚效應”,起到激活傳統金融業的作用。但在陳曦看來,相對今天互聯網金融微不足道的份額來說,未來的互聯網金融一定是顛覆式的創新。同時他也強調,任何顛覆式的創新不會取代傳統機構,就像互聯網媒體對傳統媒體的顛覆,但互聯網媒體不可能取代電視、紙媒,只是會占據傳統媒體的份額。他認為:“互聯網金融也是這樣,可能很多年后,互聯網金融也只是占據顯著份額,傳統金融機構依然會存在,金融的復雜性也決定了傳統機構不會被取代。只是很多能夠通過互聯網給各方提供便利的情況,消費者、企業就通過互聯網解決,這可以定義為顛覆性的。”
今年3月,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年報致辭中著重強調了互聯網將給金融業態帶來的沖擊。招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也曾撰文稱,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金融業由傳統步入IT時代,給傳統銀行帶來挑戰,轉型被提上日程。
“互聯網金融肯定會對傳統銀行業務形成沖擊,但這種沖擊更多的還是理念上的,從業務量上來說,現在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在體量上相比還是太小了。”張萌認為,傳統金融機構肯定不會坐以待斃。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會加強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結合,傳統金融機構也早就開始做電商,比如有的成立網絡銀行部,都是在加速與移動互聯網新技術的結合。
在曹磊看來,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傳統業務形成沖擊,突出表現在存款理財化、融資多元化、支付電子化、需求多元化等方面。特別是P2P網絡借貸服務業在中國迅猛發展,此類民間性“類金融”業態作為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近期首度得到央行的認可。在保證借貸安全的前提下,P2P網絡借貸服務將幫助閑散資金者投資理財,從而使小微企業、個體創業者和居民等資金需求群體受益。
傳統金融機構也在主動謀求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曹磊認為,近些年實體經濟不景氣,也會影響金融業的發展,面對渠道、業務的瓶頸,傳統金融機構也迫切需要借助新技術、新平臺、新終端來拓寬渠道,而且銀行應用的互聯網技術也是最前沿,數據保密技術最好。
在曹磊看來,傳統金融機構做電商更有優勢,既可以直接帶來錢,又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凝聚用戶,通過分期付款等方式,為客戶提供一攬子金融解決方案。他表示:“互聯網金融肯定取代不了傳統金融機構,就像網絡零售也取代不了實體零售業,只能是優化、補充傳統的金融行業,加速他們的轉型升級。”
監管是個大問題
雖然使用余額寶賺到了錢,但李婧還是有點惴惴不安,“互聯網金融畢竟不像實體銀行,一旦出現問題,首先遭殃的會不會就是我們這些用戶?那樣的話,我感覺會投訴無門。”
互聯網金融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每種形式的風險各不相同,在張萌看來,不能籠統地說互聯網金融存在風險。比如有的風險是可控的,支付寶有一套賠償機制,如果發生這種問題,支付寶先賠付,然后再打官司,這其實比銀行做得都好。
曹磊認為,互聯網金融平臺突破了金融原有的空間和時間,尤其是P2P網絡借貸平臺一定要做好信息對稱和風險監控,才能保證互聯網金融穩定持續發展。P2P平臺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為了有效降低風險,需要對貸前、貸中、貸后嚴格審查,其中貸前、貸中顯得尤為重要。P2P網絡借貸平臺目前較大比例業務是沒有任何擔保或信用貸款性質,這種平臺的風險相對比較高,違約率也比較大。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企業每年因信用缺失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雖然國家級信用信息平臺已經在醞釀建立,但具體信息尚不對公眾公開。征信成本過高是影響民間借貸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