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升溫,業內人士普遍預期監管部門即將出臺行業規范。在30日舉行的2013互聯網金融峰會上,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亟待監管部門加強風險控制、交易安全等方面的監管,同時希望為市場競爭和企業創新留出空間。
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8月至10月,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公安部、工信部、財政部和國務院法制辦等多個部門赴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大型互聯網金融企業實地考察。
上海信而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馬恩華表示,由上述8個部門領導的互聯網金融重大課題組曾到該公司調研。央行對該課題發揮主導作用,但課題成果最終寫入《放貸人條例》還是另行頒布專門的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尚未確定。一位電子支付平臺負責人表示,銀監會目前也在研究制定涉及銀行端的互聯網金融規范。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互聯網金融是新興事物,即使出臺行業規范,一開始也不會“大而全”。騰訊財付通副總經理胡啟林預計,很快將先行出臺一個互聯網金融的指導性意見,其后再根據市場變化做出正式要求。新浪支付副總經理戴庚表示,監管將首先從P2P等重點領域著手,之后再逐步推進。
對于監管重點,受訪者不約而同地提到風險控制和支付安全。胡啟林表示,期待政府制定規范標準,敦促支付平臺加強風險控制、保護投資者安全。銀聯電子支付總經理孫占平指出,交易數據統一口徑一致化和交易信息的真實化是支付的靈魂,應建立行業性自律約束機制,央行對不整改的違規機構應采取回收牌照或暫停業務等處罰措施。
目前互聯網金融企業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支付寶、拉卡拉為代表的第三方及移動支付,它們改變了用戶的支付入口;第二類是以阿里巴巴金融為代表的新型貸款模式;第三類是以人人貸為代表的P2P企業,它們是未來互聯網直接融資模式的雛形。
民生電商董事長尹龍表示,互聯網金融不會取代傳統銀行,傳統銀行也不會消滅互聯網金融,二者均為未來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他呼吁,盡快將研究制定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戰略、政策和規則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