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林尼同時期的歷史學家約瑟普斯也在自己的文章里記述過艾賽尼人,“他們遠離一切世俗快樂,自我控制,屈從于高尚良好的品德。”
根據這些史料,許多學者認定,艾賽尼派就是庫姆蘭宗教團體,而庫姆蘭宗教團體很有可能就是“死海古卷”的記載和保存者。
現實三國相爭以色列占優
現在的庫姆蘭靜靜地依靠在死海邊,遠離了古遠的戰爭歷史和現世的紛爭喧囂。但以色列和約旦人卻難以享受這種平靜。為了爭奪“死海古卷”,這兩個國家已經爭執了60多年。幾乎從“死海古卷”被發現之日起,它的歸屬權就成了與它的身世一樣的謎團。
“我們已經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投訴,重申古卷屬于約旦,”約旦文物部門的官員在聲明中表示,“政府有法律文件能夠證明約旦才是古卷的合法擁有者。”約旦官方表示,1967年以色列占領東耶路撒冷時,以色列軍隊從巴勒斯坦博物館奪走了“死海古卷”以及其他文物,而該博物館當時是由約旦管理。
以色列考古當局則回應說,以色列才是“死海古卷”的合法擁有者。他們認為,“死海古卷”記載的是古猶太人宗教、文化和歷史,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教義規則,這跟約旦沒有關系。對此,巴勒斯坦也表示抗議,但無論從國際政治角力還是西方支持方面來說,約旦、巴勒斯坦都難以與以色列相抗衡。
在硝煙難以平息的中東地區,“死海古卷”的所有權爭奪仍在繼續,而這可能是“死海古卷”的作者———基督教義的原始尊崇者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也不是他們把這份珍貴文物拼死傳承下來的初衷。
背景
傳庫姆蘭宗團為古卷守護人
牧羊人無意中發現“死海古卷”,成20世紀最大考古發現之一
1947年,貝都因族的一名牧羊人為了尋找一頭失蹤的山羊,走進古猶太沙漠庫姆蘭曠野的一個山洞,他踩破了一個陶罐,卻無意中造就了上個世紀最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一批寫在莎草紙、動物皮膚和銅鑄殘片上的腐朽經卷。
古卷含800余卷內容
這個發現最終讓整個世界欣喜若狂。從1947年開始,考古學家歷時10年時間,完成了這批卷帙浩繁的古經卷的發掘工作。由于埋藏地點在死海邊,這批古卷被世人稱為“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星星點點地散布在庫姆蘭群山的11個洞穴里,共包含了800多卷內容,寫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后70年間,距今有兩千多年歷史。古卷中包括許多從未流傳過的圣詩、禱文、歷法、生活守則等。這些破碎的文字,斷斷續續拼湊出人類尋找已久的歷史上第一個千禧年的故事。在考古價值上,“死海古卷”對于加深對圣經的理解,和了解猶太教、基督教的歷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羅馬入侵改變古卷命運
現在,如果你前去古卷出土的庫姆蘭地區旅游,庫姆蘭地區的導游都能告訴你一個關于古卷來龍去脈的故事。從古卷出土之日,這個故事就開始世代相傳。相傳庫姆蘭地區是一個猶太人修道者社團的聚居地,這個社團自稱艾賽尼人,后人稱為庫姆蘭宗團。他們把終生都奉獻在保存古卷上。當基督耶穌開始講道,他們是耶穌的忠實記錄者。羅馬人入侵了他們的家園,庫姆蘭宗團成員倉皇地將古卷裝入陶甕,并封存在懸崖的洞穴中。
戰爭失敗后,庫姆蘭宗團被徹底毀滅,歲月流逝,那些存放在洞穴中的經卷也就湮沒于死海旁的荒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