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我們能夠提出公民的概念,能夠從憲法保證公民的權利,并且從憲法引申出整個國家的法制,就是走向了制度化的進步。可以說擺脫了封建思想的束縛。雖然到今天,還有不少人無法用現代公民的觀念來思考問題,看待歷史,但是進步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相信歷史會有還原本來面目的一天。
看歷史,不能夠強求古人有今天的思維方式,但是對于他們的行為,需要表示理解。那個時代,根本是無法以對錯來衡量,他們都在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為了活命,為了過得好一點,為了生存下來,在不公道的命運作弄下苦苦掙扎。
對于歷史人物和歷史地看待,沒有什么可以責怪和非議的。他們的選擇都是一種自己的追求。我想是要了解當時的大環境,了解歷史人物的戰略觀,并且從中體味到他們的選擇都是不得已的悲劇。他們的確這么做了,并且或多或少的改寫了歷史,我們需要的是真實的了解過去,那個時代如此的具有代表性,其間反映出中國的特點和劣勢,將會一直影響到中國落后,影響到中國近代那段最慘烈的歷史,甚至影響到今天,或者還能夠影響到中國的以后。
到今天我們的思維方式并不會比古代人高明什么,如果對歷史不能正確看待,對教訓不能夠汲取,我們豈不是連古人都不如了?難道需要后人來消化我們連古人都不如嗎?不過這樣也很正常,我們一直引以自豪的《孫子兵法》,上千年來人人都讀,可是總是有大量不懂軍事常識統帥犯下簡單的錯誤,即使是現在,因為我們對軍事的思維一定高過孫子兵法的范疇嗎?未必。
到今天,很多貧困者的生活也不會比千年以前貧困者的生活好,到今天有些冤案也和古代冤案一樣冤。那么今天我們的進步表現在了什么地方呢?我以為主要是教育,教育主要是常識和思維方式的教育。常識是我們判斷的基本條件,思維方式應該是啟發式的、獨立的、開拓的,不受定式影響的。如果是教育只是將常識學習變為在考卷上淘汰所謂“差”的學生,將思維方式變為只能唯一的思維方式。那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與歷史上的教育并沒有任何的進步。學生只是從一種奴隸變成另外一種奴隸,但是被奴役的事實并沒有改變。
如果不能用戰略的眼光看歷史,我們就不能夠明白自己的過去,不了解自己,還談得上什么“知己”,另一方面,我們對西方和西方文化、政治、思想了解同樣不多,一點點見識全來自于仇恨的歷史,又怎么談得上“知彼”。
知己知彼都做不到的話,我們憑什么在世界格局的戰略中判斷形勢,制定良好的應對之策,從而強大自己呢?
難道憑的是像明朝皇帝一般的固執、狂妄和無知的自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