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塊奇特的化石就是古生物學家們苦苦尋覓的翼龍進化史上的缺失環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技術室高級工程師李玉同對這件破碎的化石進行了專業處理:精心對接、正負面粘結、精細修理,一件堪稱完整的小型翼龍化石骨架清晰的浮現了。
它同時具有喙嘴龍類和翼手龍類的部分骨骼特征:長尾,第五趾第二趾節強烈彎曲,近端與遠端間的角度約75°,這些是喙嘴龍類的特征;牙齒在吻端,上頜兩側各有至少16顆釘狀牙齒,頸椎和翼掌骨相對較長,這些是翼手龍類的特征。
2009年,中巴兩國學者在《巴西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并將這個翼龍化石命名為李氏悟空翼龍——種名“李氏”取自化石修理者李玉同先生,屬名“悟空”取自《西游記》里的孫悟空。
據此標本,一個全新的翼龍分類單元得以建立——悟空翼龍科。
悟空翼龍,填補翼龍進化“缺失一環”
玲瓏塔有接連不斷的驚喜等待著古生物學家。2010年初,玲瓏塔地區又出現了一件長尾翼龍化石,這塊化石保存了基本完整的頭骨,部分脊柱和胸骨等頭后骨骼。
中英兩國學者根據這件化石和其他相對完整的化石材料,命名了一個翼龍新屬種——模塊達爾文翼龍。
達爾文翼龍與悟空翼龍不但產自同一地點,在骨骼形態上也非常相似——具有喙嘴龍類和翼手龍類的部分特征,代表了喙嘴龍類向翼手龍類的過渡類型。
而悟空翼龍與達爾文翼龍之間也在牙齒形態等部位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區別。
2010年末,汪筱林又與巴西古生物學家合作,依據在玲瓏塔地區同一地點發現的新化石,描述了兩件近于完整的悟空翼龍類的化石骨架。
它們都同時具有喙嘴龍類和翼手龍類的特征,據此,一個翼龍新屬、兩個翼龍新種得以建立——玲瓏塔達爾文翼龍和中國鯤鵬翼龍。
結合這些發現的化石,汪筱林等對悟空翼龍科的成員進行了總結,對一些屬種的鑒定特征進行了重新厘定,并將達爾文翼龍和另外一件缺失頭骨的長城翼龍歸入悟空翼龍科。
緊接著,2011年初,中英兩國學者在《科學》雜志上又報道了一件產自玲瓏塔地區的悟空翼龍類的新標本。
這件標本保留了基本完整的翼龍個體,在標本身體后方,還有一枚圓形物體,這極可能是一枚翼龍蛋。
據此,研究者提出了關于翼龍雌雄之間的形態差異——雄性可能具有較明顯的頭飾,雌性的骨盆相對較大等。
至此,悟空翼龍科包括了李氏悟空翼龍、模塊達爾文翼龍、玲瓏塔達爾文翼龍、中國鯤鵬翼龍和潘氏長城翼龍等4屬5種。它們在形態上居于喙嘴龍類和有翼手龍類之間,既具有喙嘴龍類的特征,也具有翼手龍類的特征。
同時,在悟空翼龍科的5個成員之間,它們的頭骨、牙齒、腳趾等部位還具有一些不同的鑒定特征,這使它們相互區別。
悟空翼龍科這一全新的翼龍類群,為研究翼龍從原始的喙嘴龍類向高級的翼手龍類進化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化石證據,填補了翼龍進化史上重要的“缺失一環”。(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