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是在兩年前在這一地區乘坐直升機考察時發現這一隕石坑結構的,當時他們正在執行一項名為“自然資源加拿大(NRCan)-能源與礦物地質學制圖計劃”的項目。后來他們花費了整整兩年時間才完成了這一地區的地質圖并將他們的論文提交發表。帕萊特和戴維將這一新發現的隕石坑命名為“愛德華王子坑”(Prince Albert impact crater),這是這個隕石坑所在半島的名字。
盡管目前尚無法精確地確定這個隕石坑的形成年代,但是有線索顯示其形成年代不會早于3.5億年前,但是也不會晚于1.3億年前。而帕萊特所思考的問題是:為何如此巨大的隕石坑結構在那么長的時間里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他說:“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有幾位地質學家曾經造訪過這一地區,正是當時這些地質學家們在報告中所記載的那些翻轉巖層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因為這種地形出現在北極地區西部顯得很不尋常。但是除非你找到了真正關鍵的線索,否則你不會了解自己所正在觀察的是什么。”
他說:“你或許會盯著一堆亂石,思考它們為何會出現在那里,而我們所看到的是很多震裂錐。這是當隕星體高速撞擊地球表面時由于巨大的沖擊震蕩作用在巖石中形成的一種放射狀裂隙構造。我們的地質圖顯示這一地質構造呈現圓形,這是撞擊坑的典型形態。這是一項令人興奮的發現。”
在地球上至少已經有160處已被確認的隕星撞擊坑,由于海洋的廣泛覆蓋,天氣現象造成的嚴重侵蝕風化破壞以及活躍的板塊運動,地球上的絕大多數隕石坑都已經無跡可尋了。帕萊特和絕大多數地質學家都堅信地球曾經遭遇過和其它天體一樣多的隕星撞擊事件,只是現在這些撞擊坑都已經被破壞,消失殆盡了。(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