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獲悉,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近日通過并印發的《泥河灣遺址群保護利用方案》,河北省將開展東方人類探源工程,全面推進泥河灣遺址群考古調查、發掘、研究工作,探索人類文明起源。
“位于河北陽原的泥河灣可能是除非洲之外另一個人類老家,人類早在200萬年前就棲息在亞洲”的考古觀點,對人類“非洲起源說”提出了挑戰。但令考古界遺憾的是,泥河灣遺址群中尚未發現百萬年以上的人類化石,沒有像北京人頭蓋骨那樣直接、有力的證據,因而引起人們對泥河灣“東方人類的故鄉”的質疑。
為改變泥河灣遺址群發掘面積有限、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國際交流少等現狀,河北省將開展東方人類探源工程。該工程將擴大考古調查、發掘的規模和區域,查明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和泥河灣地層的分布范圍;對130余萬年前照坡遺址疑似人類石砌地面遺跡進行解剖;繼續對110余萬年前麻地溝遺址進行發掘,推斷泥河灣遺址群的年代序列等。
同時,對泥河灣遺址群發掘和研究工作進行梳理,推進泥河灣遺址動物種群、植被和人類生存狀態的綜合性研究;構建泥河灣東方人類研究中心,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建立泥河灣網站,及時發布泥河灣遺址群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
泥河灣遺址群分布在河北省陽原縣東西長82公里、南北寬27公里的桑干河兩岸區域內,因具有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人類舊石器遺跡而聞名于世。(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