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恐龍尾骨化石進行檢查,他們發現一些長羽毛的恐龍利用尾部羽毛吸引異性,類似于現在的孔雀和火雞。
據悉,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古生物學研究員斯科特-佩森斯(Scott Persons)對恐龍化石進行檢查后發現,四個不同種類恐龍尾部尖端的椎骨都合在了一起,一些則經過4500萬年的進化分開了。
研究人員表示,一種被稱為Similicaudiptery的早期偷蛋龍的化石顯示,這些龍尾部尖端合在一起的骨頭曾長著羽毛,而Similicaudiptery并不是會飛行的恐龍。佩森斯稱,擺動尾部羽毛成為其向異性求愛的方式。
目前研究人員還沒有在Similicaudiptery之后的偷蛋龍化石上找到有羽毛的證據,然而佩森斯表示仍有有力證據可以證明Similicaudiptery之后的偷蛋龍也有長羽毛的尾巴。
佩森斯表示偷蛋龍尾部搖擺的假設得到了其尾部化石骨骼和肌肉結構的證實。偷蛋龍尾部的椎骨都短且數量多,這表明它具有非常好的靈活性。根據現代爬行動物和鳥類尾部的解剖結構,佩森斯復原了恐龍尾部肌肉。大塊的肌肉沿著恐龍尾部向下延伸,它們與椎骨有著大量的連接點,這樣就能推動偷蛋龍的尾部羽毛靈活地從一側向另一側或者上上下下擺動。
除了尾羽擺動外,佩森斯還指出偷蛋龍頭部有明顯的骨冠,他推測恐龍可能還通過擺動羽冠吸引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