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位于皖南呈坎古村落的10幢徽州古建被國家文物局列為文物保護樣板工程啟動修繕。國家文物局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有關專家出席該啟動儀式時表示,希望通過這一文物保護樣板工程的實施,加快推進相關標準規范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探索全國古民居保護利用模式。
記者從工程啟動儀式上了解到,目前我國已發布文物保護領域的基礎、技術、管理和工作等55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初步構建起由業務領域、標準門類、標準層次組成的具有文物保護行業鮮明特色的標準化體系框架。
據專家介紹,我國文物保護行業標準化工作是近些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國家文物局2006年成立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始全面開展文物保護行業標準化建設工作。根據我國文物保護行業的工作基礎、現實需求和科研成果,為避免標準缺失、交叉重復、沖突矛盾等問題,文標委重點從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文物調查與考古發掘等5個方面開展行業標準體系框架研究。
除目前已經發布的55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外,正在制定中的文物保護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有76項,還有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文物調查與考古發掘等領域的42項標準,被列入文物保護行業標準項目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