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菲特”帶來的特大暴雨,讓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所在地浙江寧波余姚市損失嚴重。由于寧波市及時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河姆渡文化遺址安全經受了洪水的考驗。經短暫閉館后,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及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已于10月12日對外開放。
為應對臺風“菲特”及其可能造成的洪澇災害,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高度重視,嚴加防范,積極部署和開展各項抗臺防災工作。博物館工作人員加強值班巡查力度,對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和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實行24小時巡查,隨時掌握館舍及遺址現場現狀,發現問題及時應對;對展廳低位設施、配電房以及田螺山遺址發掘現場等區域更是重點防護,添加4臺抽水泵及時搶排積水,嚴防積澇;針對河姆渡遺址發掘現場展示區臨近姚江的實際情況,對遺址周圍的護欄進行加固,同時在護欄上鋪設防水薄膜,以防姚江水倒灌。由于防范工作到位,應對措施得力,遺址、文物、館舍及配電房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河姆渡遺址曾出土過大量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裝飾工藝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遺物、干欄式建筑構件和動植物遺骸,一舉把中國種植水稻的歷史提前到七千年前。它的發現寫進了中學歷史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