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榆樹溝元代遺址出土豐富遺物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烏蘭察布市博物館考古人員對位于內蒙古涼城縣的榆樹溝元代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120余件元代遺物,主要有陶器、瓷器、石器、銅器、鐵器、骨器、泥塑、建筑構件等。榆樹溝…
來源: 時間:01-22 -
西安出土多樽彩繪漆棺
考古工作人員日前在西安涇河工業園的明代秦藩王大管家張氏家族墓中,發現了多樽色彩鮮艷、圖案完整的彩繪漆棺。防止漆棺彩繪褪色朽壞是這次考古發現中面臨的難題。明代秦藩王大管家張氏家族墓從2011年開…
來源: 時間:01-22 -
湖北隨州發現罕見的“亞”字形戰國大墓
湖北隨州市曾都區一建筑工地近日發現了一個面積200余平方米的亞字形戰國大墓,這一形制在全國考古發掘中非常罕見。這個大墓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墓室,考古人員發現該墓時,南、北、西室幾乎被洗…
來源: 時間:01-21 -
三星堆考古再獲重大發現:有大型建筑基址群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5日宣布,三星堆考古再獲重大突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雷雨介紹說,2012年,該院在三星堆遺址北部和東南部3.25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進行考古勘探,發現青關山大型建筑基址群。…
來源: 時間:01-17 -
丹江口庫區出土文物13萬余件
臘月大寒,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下寨遺址發掘現場上,來自省考古研究所的70多名專業人員,正在寒風中忙碌著:除土、編號、記錄、整理已經開挖就不能停頓,否則保護工作就困難了。縣…
來源: 時間:01-16 -
三星堆考古獲重大突破 發現大型建筑基址群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5日宣布,三星堆考古再獲重大突破,發現了青關山大型建筑基址群,并初步確認倉包包城墻和北城墻兩道新城墻。此次勘探和發掘是繼1986年一、二號祭祀…
來源: 時間:01-16 -
西安發現秦漢“千年木橋”群
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經持續9個月的勘探與試掘,考古人員在古都西安西北郊的漢長安城遺址與秦都咸陽宮遺址之間的古渭河河床之上,先后發現了兩組5座兩千多年呈東西一線排列的千年木橋。…
來源: 時間:01-15 -
遠古海水不缺鋅 古海洋生物進化延遲原因依舊成謎
據每日科學網報道,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小組近日證實,鋅元素缺乏導致古海洋生物進化延遲的假說不成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地理科學》雜志上。鋅是人類細胞組成必不可少的元素。鋅結合…
來源: 時間:01-14 -
考古發現古羅馬人遺棄死嬰似丟垃圾
北京時間1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意大利的一個古羅馬居住地,考古學家發現一些死嬰骸骨,有的散落在工場的地面上,有的在靠墻的位置,有的在一座別墅周圍,其中包括頭骨、臂骨以及其他骨骼。這些骸骨的年…
來源: 時間:01-14 -
西安發現5座古橋 是現知同期全世界最大木構橋梁
記者楊永林、張哲浩今天從陜西省文物局獲悉,2012年4月8日,西安市農民在未央區西北漢長城北側西席村農田中挖沙時,發現木樁等文物。后經專家全面調查、測量,發現古橋5座,根據采集的遺物,初步判斷此為秦漢時期…
來源: 時間:01-14 -
我國考古學家發掘秦漢時期五座渭橋遺址
西安發現秦漢時期五座渭橋遺址,四座位于西席村北,因正對漢長安城北墻中間城門廚城門,被稱為“廚城門橋”;一座位于高廟村北,因正對漢長安城北墻洛城門,稱為“洛城門橋”。…
來源: 時間:01-14 -
國家可為古生物化石收藏者提供保管服務
從國土資源部獲悉,《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日前發布并將3月1日起施行。對于個人收藏的古生物化石,《實施辦法》鼓勵收藏單位和個人在規定期限內到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進行登記,并可以通…
來源: 時間:01-10 -
2012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揭曉
今天(1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201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京公布(按時代早晚順序):江蘇泗洪縣順山集新石器時代遺址、陜西神木縣石峁遺址、新疆溫泉縣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山東沂水縣紀王崮春秋墓、河北鄴城遺址…
來源: 時間:01-10 -
-
長沙再次挖掘出土宋代至明清時期古城墻
8日召開的2012年湖南考古匯報會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介紹,在湘江邊的萬達廣場挖出古城墻之后,華遠華中心地產項目工地也發現了深埋于地下的長沙古城墻,具有重大的文物價值和考古價值。…
來源: 時間:01-09 -
新發現21處重大地質遺跡點 恐龍又成熱門話題
去年1月,延慶宣布發現大量晚侏羅世的恐龍足跡化石并有了初步研究成果。這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證據,也是世界上首都圈唯一的恐龍記錄,為市民提供鮮活的恐龍化石課堂。一年來,關于恐龍足跡的科考…
來源: 時間:01-09 -
-
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已出土豐富元代文物
世界文化遺產內蒙古元上都遺址,由于建在地勢開闊的大草原之上,元末廢棄之后未經人為擾動,地下文物埋藏異常豐富。目前,內蒙古文物工作者在這里出土大量元代珍貴文物。記者從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
來源: 時間:01-09 -
研究發現北京猿人先進程度超出此前預計
北京時間1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中國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古代的人類祖先北京猿人生活水平和生存技能超出此前預計,不僅會穿獸皮制成的衣服,同時還可能熟練掌握了取火本領。北京猿人生活在75萬到20萬前之間。…
來源: 時間:01-06 -
科學家發現被忽視的第三種生命形式:古細菌
據國外媒體報道,以細胞結構作為分類依據,所有生物可被劃分為兩種:一是真核生物,此類生物的細胞存在完整的細胞核。二是原核生物,此類生物的細胞不存在完整的細胞核。但據報道,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了一種生物…
來源: 時間:01-05 -
研究發現恐龍求愛方式與孔雀類似 使用羽毛求愛
據國外媒體報道,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恐龍尾骨化石進行檢查,他們發現一些長羽毛的恐龍利用尾部羽毛吸引異性,類似于現在的孔雀和火雞。據悉,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古生物…
來源: 時間:01-05 -
研究稱不穩定的環境或為人類進化關鍵因素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在非洲奧杜瓦伊峽谷地區(Olduvai Gorge)的考古工作曾確認了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現在,科學家又發現那里的地貌曾經發生過劇烈的變化,很可能促使了早期人類的進化。這個發現表明,人類智…
來源: 時間:12-31 -
北斗:將迎來“應用的春天”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北斗系統港澳臺地區均已可用,2014年開始后續組網發射。北斗系統正在進行覆蓋全球的建設,要盡早提供全球服務,計劃用十年左右…
來源: 時間:12-28 -
百個校園網實現IPv6全覆蓋
記者馮蕾今天(12月27日)從國家發改委獲悉,2008年下一代互聯網業務試商用及產業化專項的最大項目教育科研基礎設施IPv6升級和應用示范通過項目驗收,IPv6覆蓋百個校園網,這標志著…
來源: 時間:12-28 -
遼西或是我國最早進入文明社會的區域
在紅山文化晚期后段,遼西地區可能確實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并且是我們已知的中國各主要區域的文明化進程中,最早進入文明社會的區域。在日前于沈陽召開的紅山文化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
來源: 時間: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