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最早原始文字在浙江被發現
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記者從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
來源: 時間:07-09 -
河南發現恐龍新屬種 命名為汝陽云夢龍
來自河南省地質博物館的消息,經古生物學家認真研究,河南省汝陽云夢山區發現的恐龍是中原地區首次發現的白堊紀長脖子蜥腳類恐龍,專家將這個新屬種命名為汝陽云夢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河南省地質…
來源: 時間:07-08 -
重慶三峽庫區發現大規模明代冶煉遺址
重慶三峽庫區忠縣近日發現大規模明代冶煉遺址,這是迄今為止三峽地區發掘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冶煉遺址之一,對研究明代的金屬冶煉業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鄒后曦介紹,該遺址位…
來源: 時間:07-05 -
成都考古發現4000年前骨杖 比三星堆權杖早千年
3日,成都考古界又有新發現,在一片歡呼聲中,一根深埋地下4000余年的骨杖重見天日。這根寶墩時期的骨杖到底是何物?他的主人用它來做啥?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負責人以及考古專家。…
來源: 時間:07-05 -
科學解謎:尼安德特人是不是有意地埋葬死者
史前已有葬花人約14000年前,一批狩獵采集者開始在迦密山(今天的以色列一帶)上的一處洞穴里出沒。在這個被稱作Raqefet洞穴的有5個房間的人工洞室里,他們可以俯瞰地中海的美景。生活在這里的狩獵采集者可能…
來源: 時間:07-03 -
河南洛陽發現疑似南唐后主李煜墓
記者從洛陽市文物管理局獲悉,近日文物部門在洛陽市孟津縣一處村莊走訪時發現唐宋時期墓前石刻,經初步勘探,出土石刻附近有一座較大型唐宋時期墓葬,疑似南唐后主李煜墓。孟津縣文物局近期在朝陽鎮后李村走…
來源: 時間:07-03 -
探尋水洞溝四萬年前的那場“舊石器革命”
在中國最早發現石葉制品,最早發現間接用火證據,發掘出最早的鴕鳥蛋皮串珠但同時也因出土的大量舊石器和歐洲莫斯特和奧瑞那文化時期石器極為相似而飽受爭議,這就是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境…
來源: 時間:07-01 -
河北邢窯遺址保護利用工程全面啟動
河北內丘邢窯遺址被評為2012年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該遺址,內丘縣日前全面啟動邢窯遺址保護利用工程。據內丘縣文物保管所所長賈城會介紹,內丘縣將在遺址上建一個大棚,通過對棚…
來源: 時間:07-01 -
兩千多年前的秦國都城獲“總體保護”
秦始皇以咸陽為都統一古代中國,然其祖輩建都的雍城卻是走向帝國的第一步。日前,為更好保護秦都雍城遺址,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了《秦雍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這份來之不易的首個總體保護將由陜西…
來源: 時間:07-01 -
基因工程獲重大突破 科學家繪制70萬年古馬基因圖
據《今日美國》報道,6月26日,基因專家稱已經可以破解約70萬年前生活在加拿大地區的史前馬的基因,這是有史以來最古老的基因圖譜,為包括人類祖先在內的更多滅絕物種的基因繪制敞開大門。…
來源: 時間:06-28 -
考古研究顯示寧夏水洞溝遺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
紀念水洞溝遺址發現90周年大會暨亞洲舊石器聯合會第6次年會正在寧夏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顯示,水洞溝遺址的文化遺存至少分屬7個時段,屬于多元文化的融合,連續進…
來源: 時間:06-28 -
五臺山重點寺廟群將進行修繕
記者從五臺山景區政府了解到,從本月底開始,山西省將對5處著名寺廟進行搶修性保護,每個寺廟的施工周期為180天,預計將于明年全部完工。這5處寺廟分別為菩薩頂、顯通寺、羅睺寺、龍泉寺、金閣寺,全部…
來源: 時間:06-28 -
“蛟龍”號27日南海下潛作業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7日將在南海下潛作業,下潛作業海山沒有名字,因此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現場指揮部和隨船科學家一致同意將這一海山命名為蛟龍海山。記者…
來源: 時間:06-27 -
河北深州發現兩張清代雍正時期圣旨
日前,河北省深州市東四王村在修訂村志時,發現兩張清代雍正時期圣旨,這對研究清代時期文教禮儀提供了文字和實物佐證,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據圣旨保存者、東四王村77歲的村民孟國振介紹,雍正十三年(17…
來源: 時間:06-27 -
河北唐山發現民國時期電影海報
一張民國時期的電影海報日前在河北唐山被民間收藏家發現。這張電影海報見證了我國早期電影發展的歷程。在開灤集團退休干部李貴祥家中,記者看到了這張電影海報。海報的紙質為機制竹紙,采用石印技術印制,長…
來源: 時間:06-24 -
微軟發現過半盜版系統感染惡意軟件
在安裝了盜版Windows操作系統的221臺品牌個人電腦中,54%的樣本被安裝惡意軟件,56%的樣本防火墻被篡改或禁用,56%的‘Windows惡意軟件保護功能’被關閉,從而使用戶面臨后門程序、木馬程序、N…
來源: 時間:06-21 -
中國第二大沙漠腹地發現6處5000年前遺址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文物工作者近日在中國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發現6處古代遺址,據鑒定這些遺址已有近5000年歷史。日前,阿拉善右旗文管所根據牧民提供的線索,進入巴丹吉林沙漠進行專項調查…
來源: 時間:06-21 -
樂視超級電視預約火爆 12小時預約超3萬
樂視TV超級電視已于6月19日中午12點開始接受預約,截至昨晚24點,12小時內預約人數已超過3萬,受到了廣大網友的追捧。奧維咨詢(AVC)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1-4月份,60寸大屏液晶電視的總銷量為12.8萬…
來源: 時間:06-21 -
火星40億年前富含氧氣早于地球 或曾有生命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19日報道,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們表示,通過對比火星隕石和火星巖石成分,他們得出結論說,早在40億年前,火星的大氣層中就富含氧氣。這也就意味著,火星上出現氧氣的時間比地球要早10億多年。…
來源: 時間:06-21 -
非遺在“生產性保護”中煥發生機
一根根細如毛發的竹絲在四川青神竹編大師陳云華的妙手之中來回穿梭,一幅惟妙惟肖的人物畫卷漸漸成形17日,在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上,這些傳承千年的技藝煥發出奪目的光彩。陳…
來源: 時間:06-19 -
云南發現最古老恐龍胚胎化石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近期被宣布為最古老恐龍胚胎化石發現地。2003年在祿豐縣被發現的一塊早期蜥腳亞目恐龍胚胎化石,后經同位素測定被確定為來自距今約1.95億年的早侏羅紀時期。這塊恐龍胚胎化石比此前認…
來源: 時間:06-18 -
中山國古城遺址將申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記者從河北平山縣獲悉,旨在促進中山古城遺址保護的《中山古城遺址保護規劃》已獲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未來將以這一規劃為指導,申報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向世人展示戰國時期由少數民族白狄族鮮虞氏建立的這一…
來源: 時間:06-18 -
-
錢塘江魚鱗海塘殘跡重現杭州市區
錢塘大潮天下聞名,但是對錢江兩岸的沃野平壤卻是巨大威脅。一段明清時期的錢塘江魚鱗海塘近日在杭州市區出土,再現了前人抵御潮水的高超建筑技術,以及滄海桑田般的江道變遷。這段古海塘位于杭州市江干區的…
來源: 時間:06-14 -
學者稱嘉峪關新城古墓或為東漢政府修建公墓
學者的一項最新研究認為,上世紀70年代初發掘的嘉峪關新城魏晉古墓群,應是東漢政權建設的重新安葬歿于西域、有一定級別的官吏的公共墓地。1972年的《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認為,嘉峪關新城古墓是酒…
來源: 時間: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