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溫迪也有尋找到編號“1058”是誰的想法,這還得從萊恩說起。
萊恩算得上是個數學天才,上小學和中學時就連跳了數級,15歲時已經就讀科羅拉多大學航空工程專業。能夠培養出一個火箭科學家是許多美國媽媽的夢想,溫迪有幸完成了這個夢想。不過,溫迪經常說萊恩的天賦不是從她那里得來的,“我經常開玩笑說,是那份精子的作用。我只不過提出了申請,有人替我進行了嚴格的篩選。”
這也難怪,精子銀行選擇精子的標準十分嚴格。以美國最大的費爾法克斯精子銀行為例,他們對捐精者設定的標準主要有:年齡必須在18歲到39歲之間;身高1.78米以下不受歡迎;至少受過大學教育;家族三代不能有任何基因遺傳疾病和傳染病。另外,每毫升精液中活動精子的數量不得低于2000萬個,精子活力必須達到規定水平。所有獻精申請者還將接受面試,考官將對所有申請者進行從容貌到氣質再到個性的全面考察,整個過程淘汰率高達97%—98%。
溫迪也希望找到這個為他的孩子提供了優秀基因的捐精者。她打電話到精子來源地加利福尼亞精子銀行詢問,但結果令她失望。這家精子銀行是美國最大的精子銀行之一,在其幫助下誕生的孩子已經有20萬之多。雖然英國的法律規定允許捐精孩子尋找自己的生理父親,但大多美國精子銀行仍然對匿名捐獻者的身份守口如瓶,他們對捐精者身份的保密有嚴格規定,因此不能把捐精者的身份透露給溫迪。最后,溫迪決定和萊恩一同創建捐精孩子尋親網。
網站的火爆遠在溫迪和萊恩的意料之外,他們沒想到和自己有著同樣困惑的人竟然那么多。“通過捐獻精子受孕的人、捐精孩子的父母、甚至捐精者本人也來光顧網站,他們留言說,‘我有權感到好奇,但我不知道該怎么決定’”,溫迪說。自從網站開通以來,已經有7000多人在上面注冊。通過精子銀行的名字、捐精者編號,網站搜羅多方信息,為捐精者、他們的后代記憶那些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架了一個信息通道,迄今已經有1600人通過它找到了兄弟姐妹。
“48QAH”的孩子還在增加
不少人工授孕出生的孩子有著十分龐大而復雜的家庭。不少捐精者都會在精子銀行存上多個備份,結果就是,不少“父親”事實上有著十幾個孩子。溫迪就披露,“捐精孩子尋親網”就有一名捐精者是擁有20個孩子的“超級父親”。
賈斯汀·森克、艾琳·鮑爾溫和麗貝卡·鮑爾溫,麥肯茲·吉布森和泰勒·吉布森分別在3個女人的肚子里孕育成人,但他們都是同一個捐精者——羅斯醫療中心的“捐獻者66號”的后代。如果只看樣子,根本無法認出他們所流的血液有一半是相同的。這些孩子“捐精孩子尋親網”尋覓到了彼此的存在,然后相認。
當5個孩子第一次見面時,他們發現了彼此間驚人的相似之處:一樣白皙的膚色,金黃的頭發,更重要的是,個性很像。麗貝卡說,“當我看到麥肯茲時,我的下巴都要掉下來了,她簡直就是我11歲時的翻版。”
他們的DNA有一半是相同的,而成長環境則有著差別,因此,分別由3個家庭養育大的孩子們也在好奇地思考比較著先天與后天的差異。通過接觸,他們發現彼此個性的各個方面都互有相通之處。麗貝卡說,“我一直好奇我的個性是從哪兒來的,認識他們之后,我在他們身上看到很多和我性格相似的地方。”
但孩子們都很想知道“捐獻者66號”的真面目,就算是看看照片也好,也想問問為什么他愿意捐獻精子“生”下這么多后代。但除非捐獻者自身愿意透露更多私人信息,否則,孩子們對于“父親”的了解就只能停留在那個捐獻序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