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擁有7億移動用戶的企業老總當然要說話。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曾直接表示,傳統運營商業務正在受到猛烈沖擊,尤其是OTT企業對傳統運營商的擠壓非常明顯。工信部部長苗圩也體諒電信運營商,維護這么大的一個網絡,要投資還要運營,除了流量以外還應該有這些方面的收費,這也是合情合理的。
對于騰訊來說,如果對微信按照短信一樣計條收費,即便每條1分錢,按照現在數量算,這對于微信來說是一筆巨大的收入,要知道微信現在還沒有盈利,騰訊會因此立刻“升級”成為一大運營商。
可用戶絕對不會買賬。“微信可能另外收費,你還用不”的網絡調查顯示,85.8%的投票者表示不會繼續使用微信而改用其他免費的社交軟件,6.3%的投票者認為如果費用不多則考慮繼續使用,明確表示會繼續使用者僅占1.3%。不少網友回復,“有大把可替換應用”。
收費就卸載,不收費損害電信運營商利益,無論哪個結果都有人不滿意。
5個月積累一億用戶的速度已經證明了微信產品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在這個已經被開拓出的市場,如果不尊重民意,用戶會以實際行為決定產品生死。電信運營商之前推出的飛信、翼聊等產品因用戶體驗不佳而使用者寥寥,如果有人用強制手段下線微信的話,其他類似產品也會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被國外企業搶占市場,這才是最壞的消息。
使用iOS5系統的蘋果用戶已經在使用內置iMessage即時通信功能軟件,它能夠在iOS、Mac os設備之間發送文字、圖片、視頻、通信錄以及位置信息等,并支持多人聊天。iMessage不同于運營商短信、彩信業務,用戶僅需要通過WiFi或者3G網絡進行數據支持,就可以完成通信,并不需要支付短信費用。最恐怖的地方是,毋須安裝,直接系統內置,不給用戶選擇而直接打敗所有同類產品。
更深的擔憂是,騰訊作為中國的一家本土企業創新推出了微信這個產品,如果強制收費導致產品下線,將打擊國內企業創新的信心。
在中國的互聯網環境中,老三強(新浪、網易、搜狐)和新三強(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的格局已基本穩定,對大多數創業者而言,要不成為依附于大公司的小企業,例如各種APP軟件,用戶并不屬于你;要不就成為大公司的挑戰者,例如小米手機,成功失敗全看自己能耐。
可關鍵是,任何增值服務都必須依托且依賴于基礎運營商。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壟斷地位不可撼動,就有可能使得這些基礎電信運營企業罔顧增值服務和終端客戶的利益,限制在其上的增值業務并擅自增加收費項目,進而加大社會經濟成本。中國計算機學會呼吁打破壟斷,擴大電信業的改革開放,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電信領域,進入實質性的良性競爭發展階段,切實促進產業發展。
其實,微信收費之爭的根本是行業內利益的重新劃分,以及重新界定游戲規則。在這變化之中,運營商不如想想用戶的根本需求。創新“好用”的產品,推出過硬的好產品,才是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才是競爭的真諦。
風頭浪尖上的微信團隊,在這時顯得尤為本分——在溫馨提醒的最后一句說到:我們正在努力開發下一版本的新功能,希望可以讓微信更好玩,更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