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縣把“旅游活縣”作為興縣富民的戰略之一,全力打造“天竺山森林公園——漫川古鎮——月亮洞景區”環形旅游線。近年來,投資3000多萬元,對景區進行了全面設計建設,環形旅游線初具規模。6月上旬,記者隨同由省內外旅游、文史、攝影特邀代表及投資商參加的旅游產業開發、研討、考察活動,采擷了這組環線新景。
新說天竺山森林公園
記者是第4次登上天竺山,路上與我市長期從事文史研究的陳道久先生探究天竺山的準確名稱。縣志多記載為“天柱山”,而漫川人方言中“竺、柱、竹”同音,故在書寫時便有了天竺山。天竺源于印度別稱天竺國,也有說法天竺山最先是佛教圣地,有印度僧人到此,但證據不力。從全國景區看“天柱山”比比皆是,“天竺山”也有不少。從天竺山生長著大量山竹以及山峰形如竹筍(圖1)看,是否稱為“天竹山”更為準確,且全國也許僅此一家。
天竺山森林公園距縣城40公里,總面積約50.8平方公里。再度攀登印象最深的是,硬化的景區路面使交通便利得多了(圖2),新農村建設讓周圍的村莊欣欣向榮。峽谷幽深、山勢陡峭、奇峰絕壁、物茂林密自不用說,道家大殿裝飾一新、瑰麗多彩。經過3個小時的攀登,我們終于來到山陽第一峰——天竺山大頂,一陣清風、滿目秀麗、藍天白云、心曠神怡,如同與久違的戀人相擁。帶著興奮,影友們穿林踏刺、登高擇影,拍天柱、照日落。為拍天竺日出,次日凌晨5時,大家就開始選點拍攝,松濤云海、水墨山巒無不攝入鏡頭間。大約5時30分,東方一輪紅日初升,我們拍到了一幅別樣的“天竺日出”(圖3)。告別前,有幾位同行者決意冒險攀頂,不知是興致中的驚叫驚擾了什么動物,幾聲警告的吼聲讓大伙止步返回,有人說吼叫的可能是豹子。
漫川古鎮風情
下天竺山,經在建的西(安)武(漢)高速路,來到鄰界陜鄂的漫川古鎮,秦風楚韻注定了這個千年古鎮美名遠揚。騾幫會館、明清古街、雙戲樓臺(圖4)、藏經洞窟、遠古遺址、紅色記憶、田園風光、環水碧湖,無不透視出古鎮昔日的繁榮和今日的昌盛。漫川古鎮的美食文化十分有名,宮廷筵席“八大碗”是漫川人的驕傲,正在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值得一提的是鎮政府正在下決心進行環境治理,以便更好地服務景區發展。
讓月亮洞更加靚麗
出漫川古鎮,經省道一個多小時,就進入了月亮洞景區。景區由月亮洞、夾石峽、金錢河漂流等景觀組成。月亮洞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洞窟,以“雄、險、奇、幽、秀”馳名,2006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風景名勝區。夾石峽峽長七里,原始景物保護完好,峽谷幽靜窄深,寬不過丈,窄僅尺長,樹在石生,魚在谷游、古藤掛繞、花鳥繁茂。潔凈的水質、豐富的水量、秀麗的山谷成為金錢河漂流的最大亮點,置身其中讓人忍不住想高歌一曲。
三大景區構成環形結構,從縣城東出西入或西出東入方便快捷。綠色景區是本次活動留給我們的最深記憶,建設綠色景區是山陽縣認定的主題,祝愿主題下的文章“寫”得精彩悅人!(文/圖 記者 方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