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土門庵旅游景區距市區15公里,位于滬陜高速公路土門庵立交橋南出口200米的半山腰上,占地4萬多平方米。
土門庵因土門庵廟而得名。土門庵廟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歷史悠久。清嘉慶十六年、光緒二十六年和民國時期先后重修。2003年,商州區政府將土門庵廟古建筑群列為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并進行保護性維修,現已初具規模。2006年,商州區外事旅游局批準土門庵為宗教資源旅游景點,并納入高速公路南線串聯旅游景點。土門庵廟坐落在半山腰的開闊臺地中,依山傍水,森林茂密。廟內保存有清嘉慶十六年重修的古建筑群,較為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廟內塑像眾多,個個栩栩如生,頗具氣勢。
土門庵旅游景區內歷史景觀較多,埡口古隘,明朝將領朱存樞抵御清軍修建的南、北城尚在,北城遺址上有棵千年銀杏樹,據傳是劉秀所植,為商州重要文物保護點。朱存樞在南、北城失守后退卻秦王山的點將臺,原貌基本保留。民國時期修建的十里河堤,而今依然是柳垂乳水,養育著沿岸的群眾。土門庵古剎北邊的陜滬高速公路出口立交橋占地130多畝,氣勢恢宏,蔚為壯觀,正在附近新建的土門庵移民新村與景區交相輝映,格外引人入勝。南城子村柿園子街有橫跨乳水河的80米曲拱石橋,游人登橋扶欄回望,柿園古街似有小橋流水人家之韻。太平村銀洞溝完整保留著明、清官家開采礦石的礦洞,洞壁石質堅硬,曲折蜿蜒數十里,中有多處水潭石柱,景色分外優美,還有清龍誕、龍潭、龍降洞、天寶山、金鼓山等景點,均有歷史典故和動人心弦的傳說。土門庵景區位于南秦水庫上游,周圍山林茂密,植被保存完好,山坳上樹木參天,污染較少,環境宜人。加之當地民風淳樸,民間社火、飯食小吃,源遠流長,聞名遐邇,已被多個商家看中,準備開發旅游項目。土門庵又是中國大地圓點土門庵幅測點所在地,也是國家航空、航天、軍事方面極其重要的地測點。
目前,土門庵景區因地處高速公路出口,已融入西安一小時經濟圈,雙休日西安游客絡繹不絕,現有的幾家農家樂已不能滿足接待需求,是開發旅游的最好時機。在區、鎮政府的指導下,當地已成立了土門庵文物保護、宗教活動、旅游開發管委會,他們不辭辛苦,帶領當地群眾為土門庵的旅游開發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經過他們的積極爭取,在高速公路K93——K94路段設立了土門庵景區旅游路牌。
我們相信,隨著土門庵景區的進一步開發,必將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傳承歷史文化,造福當地群眾。(劉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