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天地寬
循環經濟是鎮安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鎮安縣鉛鋅尾礦、金尾礦現貯存量有500萬噸,且每年還以50萬噸左右速度遞增,而各種礦業開采過程中剝離的固體廢渣更是堆積如山。如此大量的尾礦及廢渣已成為礦產企業的難題,對礦區周圍群眾的安全也是一個隱患。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2004年,鎮安縣先后與南京工業大學、蘇州工業大學、中國建材總院共同合作,經過多次試驗,于2006年研發出“利用工業廢渣生產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利用鉛鋅尾礦生產低堿優質硅酸鹽水泥”的新方法。“使用該成果以來,僅堯柏秀山水泥公司每年可減少使用黏土12萬噸,相當于節約了100畝土地,每年可削減礦山尾礦18萬噸,相當于同期全縣尾礦新增量的30%,每年節約煤耗、電耗500多萬元,增加2000多萬元的利潤。”堯柏秀山水泥公司總經理連杰介紹。
在利用尾礦生產水泥的同時,鎮安新型建材公司、鑫安建材公司相繼成功建成了利用尾礦生產建筑彩磚彩瓦、免燒磚項目,每年削減尾礦達10萬至15萬噸。目前,鎮安縣還成功利用金尾礦生產特種水泥、微晶玻璃、生態墻體磚等,通過一大批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逐步實現了“吃干榨凈零排放零污染”的循環發展目標。
去年,鎮安縣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到了1.071噸標煤;COD與二氧化硫排放分別較2005年減少了150噸和711噸。
在天坤木塑廠,筆者看到堆積如山的廢舊塑料、木屑進入車間流水線,最后產出的是各類型號的木塑型材。車間員工告訴記者,整個木塑生產過程實現了“三廢”零排放。“我們每年能消化6000噸廢舊塑料和5800噸農作物秸稈,替代了1.5萬立方米的木材,相當于節約350公頃的林木,廢棄物成了搶手貨。”天坤木塑廠經理冀小軍頗多感慨。通過“三位一體”模式的實施,減少了水體污染,同時為農戶提供了清潔能源。全縣已推廣“三位一體”戶14萬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25%,建成無公害生態農產品基地28萬畝。